同旧韵

作者:韦庄      朝代:唐朝
同旧韵原文
大火收残暑,清光渐惹襟。
谢庄千里思,张翰五湖心。
暮角迎风急,孤钟向暝沈。
露滋三径草,日动四邻砧。
簟委班姬扇,蝉悲蔡琰琴。
方愁丹桂远,已怯二毛侵。
甃石回泉脉,移棋就竹阴。
触丝蛛堕网,避隼鸟投林。
貌愧潘郎璧,文惭吕相金。
但埋酆狱气,未发爨桐音。
静笑刘琨舞,闲思阮籍吟。
野花和雨劚,怪石入云寻。
迹竟终非切,幽闲且自任。
趋时惭艺薄,托质仰恩深。
美价方稀古,清名已绝今。
既闻留缟带,讵肯掷蓍簪。
迟客虚高阁,迎僧出乱岑。
壮心徒戚戚,逸足自駸駸。
安羡仓中鼠,危同幕上禽。
期君调鼎鼐,他日俟羊斟。
同旧韵拼音解读
huǒ shōu cán shǔ
qīng guāng jiàn jīn
xiè zhuāng qiān
zhāng hàn xīn
jiǎo yíng fēng
zhōng xiàng míng shěn
sān jìng cǎo
dòng lín zhēn
diàn wěi bān shàn
chán bēi cài yǎn qín
fāng chóu dān guì yuǎn
qiè èr máo qīn
zhòu shí huí quán
jiù zhú yīn
chù zhū duò wǎng
sǔn niǎo tóu lín
mào kuì pān láng
wén cán xiàng jīn
dàn mái fēng
wèi cuàn tóng yīn
jìng xiào liú kūn
xián ruǎn yín
huā zhú
guài shí yún xún
jìng zhōng fēi qiē
yōu xián qiě rèn
shí cán báo
tuō zhì yǎng ēn shēn
měi jià fāng
qīng míng jué jīn
wén liú gǎo dài
kěn zhì shī zān
chí gāo
yíng sēng chū luàn cén
zhuàng xīn
qīn qīn
ān xiàn cāng zhōng shǔ
wēi tóng shàng qín
jūn diào dǐng nài
yáng zhē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一首秋天的描述,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季的景色和心情。整个诗歌充满了孤独、寂寞、思考和感慨。 第一句说“大火收残暑”,表示暑气渐渐退去,天气逐渐凉爽;第二句则形容“清光”逐渐入眼,让人心情愉悦。接下来的几句话提到了谢庄、张翰等人的心境,暮角、孤钟的声音,草木的露水和日落时分四周砧杵的声音,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和凉爽。 之后,诗人描述了自己的心情和处境,感叹自己的才华不如潘郎、吕相这些历史上的名人,但也不肯随便放弃,仍然怀揣着壮心继续前行。最后两句是表达希望有机会与主人公共享饮食、品茶的想法。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呈现了他对自身才华和未来的期许。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同旧韵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秋天的描述,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季的景色和心情。整个诗歌充满了孤独、寂寞、思考和感慨。 第一句说“大火收残暑”…展开
这首诗是一首秋天的描述,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季的景色和心情。整个诗歌充满了孤独、寂寞、思考和感慨。 第一句说“大火收残暑”,表示暑气渐渐退去,天气逐渐凉爽;第二句则形容“清光”逐渐入眼,让人心情愉悦。接下来的几句话提到了谢庄、张翰等人的心境,暮角、孤钟的声音,草木的露水和日落时分四周砧杵的声音,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和凉爽。 之后,诗人描述了自己的心情和处境,感叹自己的才华不如潘郎、吕相这些历史上的名人,但也不肯随便放弃,仍然怀揣着壮心继续前行。最后两句是表达希望有机会与主人公共享饮食、品茶的想法。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呈现了他对自身才华和未来的期许。折叠

作者介绍

韦庄 韦庄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是诗人韦应物的后代。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召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工诗,多…详情

同旧韵原文,同旧韵翻译,同旧韵赏析,同旧韵阅读答案,出自韦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39573.html

诗词类别

韦庄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