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作者:晏几道      朝代:宋朝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原文
九日悲秋不到心。
凤城歌管有新音。
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
绮罗丛里胜登临。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拼音解读
jiǔ bēi qiū dào xīn
fèng chéng guǎn yǒu xīn yīn
fēng diāo liǔ chóu méi dàn
rǎn huáng huā xiào shēn
chū jiàn yàn
wén zhēn
luó cóng shèng dēng lín
jiāo yuè xiān xiān
pěng xiá shāng yàn yàn j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diāo)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yè)深。
凤城:旧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降于京城,称丹凤城。后遂称京都为凤城。笑靥:脸上笑出的圆窝。

初见雁,已闻砧(zhēn)。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shāng)滟滟金。
纤纤玉:指双手细白如玉。霞觞:指美酒。滟滟金:指金黄色的酒浆。

北宋徽宗崇宁。大观间,即公元十二世纪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阳节前,当时的权相蔡京派人请小晏填写新词,作为应节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为作此篇。

作为重九的应节之作,小晏这首词是很特别的,他把悲秋、登高、怀人等等传统的题材和写法统统抛却,一反常情,说柳叶落实愁眉淡了,黄花开是雁靥深了,而且大肆渲染歌舞酒宴的豪华享乐气氛,简直把重阳写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这一特点很值得玩味的。王灼说小晏作此词“无一语及蔡者”,意思是说作者没有借机攀附权贵,是对作者的赞赏。然而,王灼似乎看得浅了。仔细品味起来,小晏非但没有阿谀蔡京,这种一反常规的写法,未尝不是对蔡京的讽刺:“九日悲秋不到心”,别人都悲秋,那是因为很多不如意,你蔡京位极人臣,百事顺遂,悲秋怎会到你的心上:“绮罗丛里胜登临”,别人都去登高以避灾祈福,你蔡京大富大贵,哪里用的着这一套,偎红倚翠,饮酒享乐就是了!从这个角度来读这首词,不是很有意味吗?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赏析

  北宋徽宗崇宁。大观间,即公元十二世纪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阳节前,当时的权相蔡京派人请小晏填写新词,作为应节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为作此篇。   作为重九的应节之作,小晏这首词是很特别的,他把悲秋、登高、怀…展开

       北宋徽宗崇宁。大观间,即公元十二世纪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阳节前,当时的权相蔡京派人请小晏填写新词,作为应节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为作此篇。

   作为重九的应节之作,小晏这首词是很特别的,他把悲秋、登高、怀人等等传统的题材和写法统统抛却,一反常情,说柳叶落实愁眉淡了,黄花开是笑靥深了,而且大肆渲染歌舞酒宴的豪华享乐气氛,简直把重阳写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这一特点很值得玩味的。王灼说小晏作此词“无一语及蔡者”,意思是说作者没有借机攀附权贵,是对作者的赞赏。然而,王灼似乎看得浅了。仔细品味起来,小晏非但没有阿谀蔡京,这种一反常规的写法,未尝不是对蔡京的讽刺:“九日悲秋不到心”,别人都悲秋,那是因为很多不如意,你蔡京位极人臣,百事顺遂,悲秋怎会到你的心上:“绮罗丛里胜登临”,别人都去登高以避灾祈福,你蔡京大富大贵,哪里用的着这一套,偎红倚翠,饮酒享乐就是了!从这个角度来读这首词,不是很有意味吗?

折叠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北宋徽宗崇宁大观间,即公元十二世纪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阳节前,当时的权相蔡京派人请小晏填写新词,作为应节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为作此篇。

作者介绍

晏几道 晏几道 晏几道(约1048-1118,一说约1030─1106)北宋词人。字叔原,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宰相晏殊的幼子,一生落拓不得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郑侠上书请罢新法,获罪下狱。在郑侠家中搜得晏几道的赠诗,中云:「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遂被牵连下狱。元丰五年(1082)监颍昌许田镇。由于怀才不遇,「陆沉于下位」,晚年甚至弄得衣食不济。黄庭坚在《小山词序…详情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原文,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翻译,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赏析,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阅读答案,出自晏几道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47638.html

诗词类别

晏几道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