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癸卯亲老生辰寄武昌)

作者:李弥逊      朝代:宋朝
念奴娇(癸卯亲老生辰寄武昌)原文
楚天木落,际平芜千里,寒霜凝碧。
鄂渚波横何处是,当日孙郎赤壁。
黄耳音稀,白云望远,又见春消息。
嘉辰长记,谢池梅蕊初摘。
遥想黄鹤楼高,兰阶丝管沸,传觞如织。
倦客心驰归路绕,不及南飞双翼。
固著斑衣,重翻锦字,寄远供新拍明年欢侍,寿期应献千百。
念奴娇(癸卯亲老生辰寄武昌)拼音解读
chǔ tiān luò
píng qiān
hán shuāng níng
è zhǔ héng chù shì
dāng sūn láng chì
huáng ěr yīn
bái yún wàng yuǎn
yòu jiàn chūn xiāo
jiā chén zhǎng
xiè chí méi ruǐ chū zhāi
yáo xiǎng huáng lóu gāo
lán jiē guǎn fèi
chuán shāng zhī
juàn xīn chí guī rào
nán fēi shuāng
zhe bān
zhòng fān jǐn
yuǎn gòng xīn pāi míng nián huān shì
shòu 寿 yīng xiàn qiān bǎ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某个秋日的情景。楚天的木叶已经落下,平原间生长着茂密的芦苇,远处青山环绕,霜气凝结在碧蓝的天空上。诗人回忆起孙权率领东吴水师在赤壁战胜曹操的历史,想象着当时的场景。他听到了黄鹤楼上演奏的音乐声,看到了白云飘荡在远方。又回想起一年前在谢池摘下的梅花,在心中寄托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他感到疲倦,但仍要穿上自己斑衣,重复锦字,以表达自己的欢喜之情,并愿在未来的岁月里持续为之努力。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念奴娇(癸卯亲老生辰寄武昌)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解放后建长江大桥时已拆除,楼前塔已迁至附近的高观山。1985年在今址(蛇山西端高观山西坡)重建落成。古今诗人题咏者甚众,以唐崔颢、李白之作最著名。《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鄂州》:“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磯为楼,名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餘黄鹤楼。”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宋陆游《入蜀记》卷五:“黄鹤楼,旧传费禕飞升於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号为天下絶景。”…展开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屡毁屡建。解放后建长江大桥时已拆除,楼前塔已迁至附近的高观山。1985年在今址(蛇山西端高观山西坡)重建落成。古今诗人题咏者甚众,以唐崔颢、李白之作最著名。《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鄂州》:“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磯为楼,名黄鹤楼。”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餘黄鹤楼。”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宋陆游《入蜀记》卷五:“黄鹤楼,旧传费禕飞升於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号为天下絶景。”折叠

念奴娇(癸卯亲老生辰寄武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某个秋日的情景。楚天的木叶已经落下,平原间生长着茂密的芦苇,远处青山环绕,霜气凝结在碧蓝的天空上。诗人…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某个秋日的情景。楚天的木叶已经落下,平原间生长着茂密的芦苇,远处青山环绕,霜气凝结在碧蓝的天空上。诗人回忆起孙权率领东吴水师在赤壁战胜曹操的历史,想象着当时的场景。他听到了黄鹤楼上演奏的音乐声,看到了白云飘荡在远方。又回想起一年前在谢池摘下的梅花,在心中寄托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他感到疲倦,但仍要穿上自己斑衣,重复锦字,以表达自己的欢喜之情,并愿在未来的岁月里持续为之努力。折叠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详情

念奴娇(癸卯亲老生辰寄武昌)原文,念奴娇(癸卯亲老生辰寄武昌)翻译,念奴娇(癸卯亲老生辰寄武昌)赏析,念奴娇(癸卯亲老生辰寄武昌)阅读答案,出自李弥逊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83924.html

诗词类别

李弥逊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