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官游招隐寺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朝
诸官游招隐寺原文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诸官游招隐寺拼音解读
shān guǎn rén kōng
qīng luó huàn fēng
cóng yǒng míng shì
yuè xiàng lóng gōng
záo jǐng zhǎng yōu quán
bái yún jīn
yīng zhēn zuò sōng bǎi
zhàng guà chuāng
kǒu yún shí
néng jiù zhū yǒu
huí zhǐ yán shù huā
wén dào chǎng
jīn shēn huài miè
zhēn xìng zhǔ
liáo yǒu tóng xīn
qīng guāng qiǎn shu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修行者离开山中的寺庙后,对自然环境的感慨和对修行人生的领悟。 首先,诗人表现出他离开了一个已经没有人的山寺。青萝被风雨所取代,这里也许曾经是个优美而宁静的地方,但是现在已不再是如此。接着,诗人提到月亮向龙宫吐。这句话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比喻为人生的短暂。 然后,诗人提到在深邃幽静的泉水处挖了井。白云仍像古时候一样漂浮不息。这里所描绘的景象与寺庙的空旷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元素似乎提示诗人一个关于历史和时间的思考。 接下来,诗人提到应该真正地坐在松柏之间,并用一根锡杖来装饰窗户。这些都是修道者必须做的事情,目的是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然后,诗人表达了他年过七十,却仍有能力去救助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这与佛教的信仰相符,即只有通过慈悲和思考才能真正拯救自己和他人。 最后,诗人提到金色身体已经逝去,但是真实的本性却没有主宰。这是诗人对死亡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并且应该看作是一种启示,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开山寺的修行者对时间、历史、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修行人生和慈悲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诸官游招隐寺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修行者离开山中的寺庙后,对自然环境的感慨和对修行人生的领悟。 首先,诗人表现出他离开了一个已经没有人的…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修行者离开山中的寺庙后,对自然环境的感慨和对修行人生的领悟。 首先,诗人表现出他离开了一个已经没有人的山寺。青萝被风雨所取代,这里也许曾经是个优美而宁静的地方,但是现在已不再是如此。接着,诗人提到月亮向龙宫吐。这句话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比喻为人生的短暂。 然后,诗人提到在深邃幽静的泉水处挖了井。白云仍像古时候一样漂浮不息。这里所描绘的景象与寺庙的空旷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元素似乎提示诗人一个关于历史和时间的思考。 接下来,诗人提到应该真正地坐在松柏之间,并用一根锡杖来装饰窗户。这些都是修道者必须做的事情,目的是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然后,诗人表达了他年过七十,却仍有能力去救助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这与佛教的信仰相符,即只有通过慈悲和思考才能真正拯救自己和他人。 最后,诗人提到金色身体已经逝去,但是真实的本性却没有主宰。这是诗人对死亡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并且应该看作是一种启示,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开山寺的修行者对时间、历史、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修行人生和慈悲精神的理解和追求。折叠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详情

诸官游招隐寺原文,诸官游招隐寺翻译,诸官游招隐寺赏析,诸官游招隐寺阅读答案,出自王昌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93861.html

诗词类别

王昌龄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