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扬州栖灵寺塔
- 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
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
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
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
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
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
雨飞千栱霁,日在万家夕。
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迫。
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
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叫做《北塔》,描述了北方高墙挺拔的塔楼。诗中通过描绘北塔的雄伟和壮观,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表现出作者的感慨和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的场景,说明这座塔楼的高大和磅礴。接着,诗人指出即便在千里之外,也能清晰地望见北塔亭亭矗立于楚云之外,隔不开彼此。 然后,诗人对北塔上黄金台的光辉进行了描绘,形容其瑰丽绚烂,而盘梯和夜魄则增加了诗句的神秘色彩。最后,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北塔的向往之情,并将自己视为“青云客”,意味着他渴望飞升至仙界。 整首诗以北塔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高远、神秘、壮阔的东西的向往,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进一步衬托出北塔的气势恢弘。
- 背诵
-
登扬州栖灵寺塔注释
【黄金台】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北易水南。相传战国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臺。”钱振伦注:“《上谷郡图经》曰:‘黄金臺,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唐李白《古风》之十五:“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臺。”清吴伟业《夜宿阜昌》诗:“草没黄金臺,犹忆昭王迎。”【青云客】1.指仕途显达的人。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明高明《琵琶记·书馆悲逢》:“寄与青云客,慎勿乖天彝。”清李渔《慎鸾交·修好》:“谁道青云客,全然忘久要。”2.指隐逸之士。唐韩愈《送惠师》诗:“日擕青云客,探胜穷崖滨。”…展开【黄金台】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北易水南。相传战国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臺。”钱振伦注:“《上谷郡图经》曰:‘黄金臺,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唐李白《古风》之十五:“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臺。”清吴伟业《夜宿阜昌》诗:“草没黄金臺,犹忆昭王迎。”【青云客】1.指仕途显达的人。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明高明《琵琶记·书馆悲逢》:“寄与青云客,慎勿乖天彝。”清李渔《慎鸾交·修好》:“谁道青云客,全然忘久要。”2.指隐逸之士。唐韩愈《送惠师》诗:“日擕青云客,探胜穷崖滨。”折叠登扬州栖灵寺塔诗意赏析
这首诗叫做《北塔》,描述了北方高墙挺拔的塔楼。诗中通过描绘北塔的雄伟和壮观,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表现出作者的感慨和思…展开这首诗叫做《北塔》,描述了北方高墙挺拔的塔楼。诗中通过描绘北塔的雄伟和壮观,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表现出作者的感慨和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的场景,说明这座塔楼的高大和磅礴。接着,诗人指出即便在千里之外,也能清晰地望见北塔亭亭矗立于楚云之外,隔不开彼此。 然后,诗人对北塔上黄金台的光辉进行了描绘,形容其瑰丽绚烂,而盘梯和夜魄则增加了诗句的神秘色彩。最后,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北塔的向往之情,并将自己视为“青云客”,意味着他渴望飞升至仙界。 整首诗以北塔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高远、神秘、壮阔的东西的向往,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进一步衬托出北塔的气势恢弘。折叠 - 刘长卿 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与杜甫同时,比元结、顾况年长十余岁,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他的诗内容较丰…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登扬州栖灵寺塔原文,登扬州栖灵寺塔翻译,登扬州栖灵寺塔赏析,登扬州栖灵寺塔阅读答案,出自刘长卿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94356.html
诗词类别
刘长卿的诗词
- 《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
- 《入百丈涧见桃花晚开》
- 《饯王相公出牧括州》
- 《蛇浦桥下重送严维》
-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 《酬皇甫侍御见寄,时前相国姑臧公初临郡》
- 《灞东晚晴,简同行薛弃、朱训》
- 《送朱山人放越州,贼退后归山阴别业》
- 《安州道中经浐水有怀》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