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伯常汉上茅堂

作者:曾巩      朝代:宋朝
题张伯常汉上茅堂原文
远出清汉上,隐然一堤长。
槐柳若云布,连阴入虚堂。
架险注鸣留,分畦殖群芳。
岂惟富桑柘,盖亦余囷仓。
主人事幽屏,不愿尚书郎。
即此徇高志,风骚恣徜徉。
强起迫义重,还归直明光。
清风凛然在,素壁盈文章。
故栖勿回眄,黄鹄本高翔。
题张伯常汉上茅堂拼音解读
yuǎn chū qīng hàn shàng
yǐn rán zhǎng
huái liǔ ruò yún
lián yīn táng
jià xiǎn zhù míng liú
fèn zhí qún fāng
wéi sāng zhè
gài qūn cāng
zhǔ rén shì yōu píng
yuàn shàng shū láng
xùn gāo zhì
fēng sāo cháng yáng
qiáng zhòng
hái guī zhí míng guāng
qīng fēng lǐn rán zài
yíng wén zhāng
huí miǎn
huáng běn gāo xiá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的意境描绘了一个隐居的清幽之地,其中槐树和柳树蔓延开来,像是飘浮着的云朵;若隐若现的一条河堤在阴影中连绵不断。诗人提到了一些农作物,在庄园里种植桑和柘,还有其他丰富的粮食储备。 主人不愿担任官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写下了这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歌。最后,他强迫自己离开这里回到社会的责任中去,但心里仍然怀念这个美好的地方。 这首诗通过渲染自然景观和描写主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并呼吁人们尊重自然、珍视自由。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题张伯常汉上茅堂注释

【尚书郎】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明黎民表《紫荆关》诗:“金城谁献议,老作尚书郎。”…展开
【尚书郎】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明黎民表《紫荆关》诗:“金城谁献议,老作尚书郎。”折叠

题张伯常汉上茅堂诗意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描绘了一个隐居的清幽之地,其中槐树和柳树蔓延开来,像是飘浮着的云朵;若隐若现的一条河堤在阴影中连绵不断。诗人…展开
这首诗的意境描绘了一个隐居的清幽之地,其中槐树和柳树蔓延开来,像是飘浮着的云朵;若隐若现的一条河堤在阴影中连绵不断。诗人提到了一些农作物,在庄园里种植桑和柘,还有其他丰富的粮食储备。 主人不愿担任官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写下了这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歌。最后,他强迫自己离开这里回到社会的责任中去,但心里仍然怀念这个美好的地方。 这首诗通过渲染自然景观和描写主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并呼吁人们尊重自然、珍视自由。折叠

作者介绍

曾巩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详情

题张伯常汉上茅堂原文,题张伯常汉上茅堂翻译,题张伯常汉上茅堂赏析,题张伯常汉上茅堂阅读答案,出自曾巩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59270.html

诗词类别

曾巩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