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曩於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後十余年,复见之於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
- 贵人金多身复闲,争买书画不计钱。
已将铁石充逸少,更补朱繇为道玄。
烟薰屋漏装玉轴,鹿皮苍璧知谁贤。
吴生画佛本神授,梦中化作飞空仙。
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
昔我长安见此画,叹息至宝空潸然。
素丝断续不忍看,已作蝴蝶飞联翩。
君能收拾为补缀,体质散落嗟神全。
志公彷佛见刀尺,修罗天女犹雄妍。
如观老杜飞鸟句,脱字欲补知无缘。
问君乞得良有意,欲将俗眼为洗湔。
贵人一见定羞怍,锦囊千纸何足捐。
不须更用博麻缕,付与一炬随飞烟。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热爱书画的人,他不惜花费金钱和精力来收集名家书画。他也是一位画家,梦中得到佛神赐予的灵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作者在长安时曾经看过该画,被其唯美的素质所打动,但由于它太过珍贵,以至于不能轻易观赏,只能望而却步。作者希望有人能修复这幅画并让更多人欣赏它的美丽。作者向贵人求助,但贵人因为太过珍视并不肯放手。最后,作者无法修复这副艺术品,只好将自己的心愿寄托于命运。整首诗描绘了对美的执著追求和对艺术的敬重,同时也反映了财富、利益等物质因素对艺术价值的影响。
- 背诵
-
仆曩於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後十余年,复见之於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注释
【不经意】随便。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王肃不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清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求其琐屑不经意之事,以观其学问之所至。”巴金《沉默集·知识阶级》:“王教授仿佛不经意地说出了这句话,一面暗暗地留心那两个学生的脸色。”…展开【不经意】随便。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王肃不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清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求其琐屑不经意之事,以观其学问之所至。”巴金《沉默集·知识阶级》:“王教授仿佛不经意地说出了这句话,一面暗暗地留心那两个学生的脸色。”折叠仆曩於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後十余年,复见之於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热爱书画的人,他不惜花费金钱和精力来收集名家书画。他也是一位画家,梦中得到佛神赐予的灵感,创作出令人惊叹…展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热爱书画的人,他不惜花费金钱和精力来收集名家书画。他也是一位画家,梦中得到佛神赐予的灵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作者在长安时曾经看过该画,被其唯美的素质所打动,但由于它太过珍贵,以至于不能轻易观赏,只能望而却步。作者希望有人能修复这幅画并让更多人欣赏它的美丽。作者向贵人求助,但贵人因为太过珍视并不肯放手。最后,作者无法修复这副艺术品,只好将自己的心愿寄托于命运。整首诗描绘了对美的执著追求和对艺术的敬重,同时也反映了财富、利益等物质因素对艺术价值的影响。折叠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仆曩於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後十余年,复见之於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原文,仆曩於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後十余年,复见之於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翻译,仆曩於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後十余年,复见之於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赏析,仆曩於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後十余年,复见之於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95940.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 《西湖戏作一绝》
-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四首》
- 《忆江南寄纯如五首》
- 《臂痛谒告,作三绝句示四君子》
- 《玉盘盂,并引 其一》
- 《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浮金堂,戏作此诗》
- 《减字木兰花(赠君猷家姬)》
- 《残腊独出二首 其二》
- 《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