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道场山何山
-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
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
山僧不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瑶席。
阶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亲手植。
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栏缥缈间。
白水田头问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山。
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
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游山玩水的人,他在道场山顶欣赏美丽的山景之后,依然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他漫步在陂湖,看到青山阻挡在他的前方,他开始攀爬山峰,从而发现了一个僻静的小溪和清澈的池塘,同样也被山的美景所吸引。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山僧,看到清澈的池塘和芬芳的香气,以及在月光下仙人亲手种植的树木,他不禁感叹山的神奇之处。最后,他离开山区,回到人群熙攘的城市生活中,但是他始终念念不忘那片迷人的山区,甚至废弃学业,只为了再次回到那里畅饮美酒,宁静思考。
- 背诵
-
游道场山何山注释
【道场山】。在浙江湖州境内,南朝梁时如讷禅师筑庵于山,遂得名。宋苏轼《游道场山何山》诗:“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王文诰辑注:“﹝查注﹞《释氏稽古略》:梁乾化二年,湖州道场山,如訥禪师卓庵於山,乘虎游行。”宋王十朋《游卧龙山遂用旧韵》:“徧插茱萸忆兄弟,更添北望道场山。”明邢昉《太白山人》诗:“太白之峰安可攀,远游未厌辞人间。苕花如雪伤頽颜,千秋突兀道场山。”典【白漫漫】一大片白色。明无名氏《宫词》曲:“登楼倚阑看暮景,白漫漫天阔云平。”《红楼梦》第十三回:“只这四十九日,寧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再生缘》第二十回:“红艷艷,桃李争春迎旭日;白漫漫,梨花开傍粉墙边。”瞿秋白《赤都心史》五:“天天是凄清惨淡的天色,一片白漫漫的青影,到底使人烦闷。”典【翠云鬟】1.指妇人的美发。唐杜牧《山石榴》诗:“一朵佳人玉釵上,祇疑烧却翠云鬟。”2.喻指翠色的山峦。宋苏轼《游道场山何山》诗:“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栏縹緲间。”…展开【道场山】。在浙江湖州境内,南朝梁时如讷禅师筑庵于山,遂得名。宋苏轼《游道场山何山》诗:“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王文诰辑注:“﹝查注﹞《释氏稽古略》:梁乾化二年,湖州道场山,如訥禪师卓庵於山,乘虎游行。”宋王十朋《游卧龙山遂用旧韵》:“徧插茱萸忆兄弟,更添北望道场山。”明邢昉《太白山人》诗:“太白之峰安可攀,远游未厌辞人间。苕花如雪伤頽颜,千秋突兀道场山。”典【白漫漫】一大片白色。明无名氏《宫词》曲:“登楼倚阑看暮景,白漫漫天阔云平。”《红楼梦》第十三回:“只这四十九日,寧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再生缘》第二十回:“红艷艷,桃李争春迎旭日;白漫漫,梨花开傍粉墙边。”瞿秋白《赤都心史》五:“天天是凄清惨淡的天色,一片白漫漫的青影,到底使人烦闷。”典【翠云鬟】1.指妇人的美发。唐杜牧《山石榴》诗:“一朵佳人玉釵上,祇疑烧却翠云鬟。”2.喻指翠色的山峦。宋苏轼《游道场山何山》诗:“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栏縹緲间。”折叠游道场山何山诗意赏析
-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游道场山何山原文,游道场山何山翻译,游道场山何山赏析,游道场山何山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96774.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 《太皇太后阁六首》
- 《欧阳晦夫惠琴枕》
- 《雪夜独宿柏仙庵》
- 《次韵子由使契丹到涿州见寄四首》
-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
- 《席上代人赠别三首 其一》
- 《和陶饮酒二十首》
- 《故李诚之待制六丈挽词》
- 《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继入侍,次韵绝句四首,各述所怀》
- 《古意》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