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正辅游香积寺

作者:苏轼      朝代:宋朝
与正辅游香积寺原文
越山少松竹,常苦野火厄。
此峰独苍然,感荷佛祖力。
茯苓无人采,千岁化琥珀。
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
我岂无长鑱,真赝苦难识。
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发。
把玩竟不食,弃置长太息。
山僧类有道,辛苦常谷汲。
我惭作机舂,凿破混沌穴。
幽寻恐不继,书板记岁月。
与正辅游香积寺拼音解读
yuè shān shǎo sōng zhú
cháng huǒ è
fēng cāng rán
gǎn
líng rén cǎi
qiān suì huà
yōu guāng zhōng
jiàn zhě wéi
zhǎng chán
zhēn yàn nán shí
líng miáo cǎo
zài háo
wán jìng shí
zhì zhǎng tài
shān sēng lèi yǒu dào
xīn cháng
cán zuò chōng
záo hún dùn xué
yōu xún kǒng
shū bǎn suì yuè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中人的境遇和感悟。他所在的山区缺少松竹,常常受到野火的威胁,只有这座苍然挺拔的山峰能够使他感受到佛祖的力量。茯苓不被人采摘,却能在千年之后化为琥珀,这让他对生命的意义和转换有所思考。在黑夜中看到的幽光,只有像他一样的木客能够理解。他也曾经尝试辨别真假长鑱,但是发现很难分辨。他认为灵苗与毒草极其相似,仅有细微的差别,并且自己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见识去分辨。最后,他惭愧自己只是一个机舂之人,而非修行有道的山僧,但是他仍然尝试着去探究混沌的奥秘,记录岁月的变迁。整个诗歌表达了人们在自然与人生面前的无奈与感悟。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与正辅游香积寺注释

【长太息】息。《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汉贾谊《治安策》:“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步飞烟》:“飞烟拆书,得以款曲寻绎。既而长太息曰:‘丈夫之情,心契魂交,远如近也。’”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三章:“中山先生在天有灵,真不免要痛哭流涕长太息吧!”…展开
【长太息】息。《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汉贾谊《治安策》:“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唐皇甫枚《三水小牍·步飞烟》:“飞烟拆书,得以款曲寻绎。既而长太息曰:‘丈夫之情,心契魂交,远如近也。’”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三章:“中山先生在天有灵,真不免要痛哭流涕长太息吧!”折叠

与正辅游香积寺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中人的境遇和感悟。他所在的山区缺少松竹,常常受到野火的威胁,只有这座苍然挺拔的山峰能够使他感受到佛祖的…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中人的境遇和感悟。他所在的山区缺少松竹,常常受到野火的威胁,只有这座苍然挺拔的山峰能够使他感受到佛祖的力量。茯苓不被人采摘,却能在千年之后化为琥珀,这让他对生命的意义和转换有所思考。在黑夜中看到的幽光,只有像他一样的木客能够理解。他也曾经尝试辨别真假长鑱,但是发现很难分辨。他认为灵苗与毒草极其相似,仅有细微的差别,并且自己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见识去分辨。最后,他惭愧自己只是一个机舂之人,而非修行有道的山僧,但是他仍然尝试着去探究混沌的奥秘,记录岁月的变迁。整个诗歌表达了人们在自然与人生面前的无奈与感悟。折叠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详情

与正辅游香积寺原文,与正辅游香积寺翻译,与正辅游香积寺赏析,与正辅游香积寺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496838.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