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怀刘壮肃公

作者:陈瑚      朝代:明朝
追怀刘壮肃公原文
忆昔甲申岁,法夷寇南瀛。公自平发逆,久叹髀肉生。
英雄乘时势,系越更请缨。四郊刁斗急,虎帐夜不惊。
胜败乃常事,深谋功竟成。遂令彼金人,畏惧岳家兵。
莫云修武备,海岛便升平。百年开草昧,政教未风行。
凶番赖以抚,田赋赖以清。汽车行陆舟,电火不夜城。
顽民忽梗化,揭竿辍芸耕。即为尧舜民,宁免租税征。
处士亦横议,时作不平鸣。用夷以变夏,毋乃妄讥评。
斯人已不见,治绩犹分明。创始畀后人,文献有馀荣。
斜日登大墩,古城址已倾。岿然北门楼,寄我古今情。
追怀刘壮肃公拼音解读
jiǎ shēn suì
kòu nán yíng
gōng píng
jiǔ tàn ròu shēng
yīng xióng chéng shí shì
yuè gèng qǐng yīng
jiāo diāo dòu
zhàng jīng
shèng bài nǎi cháng shì
shēn móu gōng jìng chéng
suí lìng jīn rén
wèi yuè jiā bīng
yún xiū bèi
hǎi dǎo biàn 便 shēng píng
bǎi nián kāi cǎo mèi
zhèng jiāo wèi fēng háng
xiōng fān lài
tián lài qīng
chē háng zhōu
diàn huǒ chéng
wán mín gěng huà
jiē gān 竿 chuò yún gēng
wéi yáo shùn mín
níng miǎn shuì zhēng
chù shì héng
shí zuò píng míng
yòng biàn xià
nǎi wàng píng
rén jiàn
zhì yóu fèn míng
chuàng shǐ hòu rén
wén xiàn yǒu róng
xié dēng dūn
chéng zhǐ qīng
kuī 岿 rán běi mén lóu
jīn q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回忆起过去的历史事件和时代变迁的感慨和思考。首先,作者回忆了甲申年间的往事,其中法夷寇南瀛,公平定逆乱,而英雄们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战胜了敌人,赢得了胜利。然而,作者同时认识到成功与失败都是常态,并且需要深谋远虑才能最终获得功绩。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当时社会的变化,汽车行陆舟,电火不夜城,但政教尚未普及,百姓仍需努力工作,以保障生计。并且,顽民难以悟化,文士也不免对社会不满,但如果一味地指责别人,反而会导致社会变得更加混乱。 最后,作者望着古城址已倾的北门楼,寄情于古今沧桑,表达了对过去和现在的感慨和思考。他相信,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和经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追怀刘壮肃公诗意赏析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回忆起过去的历史事件和时代变迁的感慨和思考。首先,作者回忆了甲申年间的往事,其中法夷寇南瀛,公平定逆乱,…展开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回忆起过去的历史事件和时代变迁的感慨和思考。首先,作者回忆了甲申年间的往事,其中法夷寇南瀛,公平定逆乱,而英雄们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战胜了敌人,赢得了胜利。然而,作者同时认识到成功与失败都是常态,并且需要深谋远虑才能最终获得功绩。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当时社会的变化,汽车行陆舟,电火不夜城,但政教尚未普及,百姓仍需努力工作,以保障生计。并且,顽民难以悟化,文士也不免对社会不满,但如果一味地指责别人,反而会导致社会变得更加混乱。 最后,作者望着古城址已倾的北门楼,寄情于古今沧桑,表达了对过去和现在的感慨和思考。他相信,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和经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折叠

作者介绍

陈瑚 陈瑚 陈瑚(1613—1675)明末清初学者,与同里陆世仪、江士韶、盛敬齐名,被人合称为“太仓四先生”。字言夏,号确庵、无闷道人、七十二潭渔父,尝居江苏太仓小北门外。崇祯十六年(1643)举人。其父邃于经学,家教有法。陈瑚少时与陆世仪等交,论学相辩驳,贯通五经,务为实学。又善横槊、舞剑、弯弓、注矢,其击刺妙天下。清圣祖康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二岁。其墓葬在直塘镇北二…详情

追怀刘壮肃公原文,追怀刘壮肃公翻译,追怀刘壮肃公赏析,追怀刘壮肃公阅读答案,出自陈瑚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790579.html

诗词类别

陈瑚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