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鲁儒

作者:李白      朝代:唐朝
嘲鲁儒原文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嘲鲁儒拼音解读
sǒu tán jīng
bái zhāng
wèn jīng
máng zhuì yān
zhe yuǎn yóu
shǒu dài fāng shān jīn
huǎn cóng zhí dào
wèi háng xiān chén
qín jiā chéng xiàng
zhòng bāo rén
jūn fēi shū sūn tōng
běn shū lún
shí shì qiě wèi
guī gēng wèn shuǐ b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鲁地老叟谈论《五经》,白发皓首只能死守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问他经国济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坠入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脚穿远游的文履,头戴方山的头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沿着直道缓援迈步,还没抬脚,已掀起了尘土。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秦相李斯不重用儒生。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你也不是达于时变的通儒叔孙通,和我原本就不是同流。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什么适合时代的形势都未晓得,还是回到汶水边去躬耕吧。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46-947.

鲁叟(sǒu)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鲁:春秋时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鲁儒,鲁地的儒生。鲁叟:鲁地的老头子,指鲁儒。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章句:分析古书章节、句读。死章句,老死于章句之学中。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经济策:治理国家的方略。茫:茫然,模糊不清的样子。两句意为:如果问鲁儒怎么样治理国家,就如坠烟雾,茫无所知。

足著(zhuó)远游履(lǚ),首戴方山巾。
著:穿。远游履:鞋名。方山巾,古代一种方形头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从:沿着。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bāo)衣人。
秦家丞相:指李斯。褒衣:儒生穿的一种宽大的衣服。褒衣人,指儒生。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shū)伦。
叔孙通:汉初薛县(今山东枣庄薛城)人。殊伦:不是同一类人物。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wèn)水滨。
汶水:今山东大汶河。汶水滨,指鲁儒的故乡。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46-947.

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的对象是东鲁(今山东)的儒生。鲁地有儒者虽皓首穷经,却死守章句,不懂经邦治国之策。李白自视有“经济之才”、“王霸大略”,或曾受到某“鲁儒”的轻视和嘲笑,故以此诗反讥之。

开头四句说,那些白发苍苍的“鲁叟”们,言必称“五经”,他们以毕生的精力,将《诗》、《书》、《礼》、《易》、《春秋》这几部儒家圣贤之书的章句背得滚瓜烂熟,学问可算是很大了。但是,假如向他们请教一下经国济世的方略,就如坠烟雾,茫然不知所对。这里将鲁儒的精方经书和不谙时务相对比,揭示了他们的无能本质。

然而,标志着儒生身分的仪容却是丝毫马虎不得的。诗人接着以漫画笔法,活灵活现地描摹了鲁儒们迂腐可笑的举止:他们脚下穿着文饰考究的远游履,头上戴着平整端重的方山巾,不慌不忙,很有风度地上了大路,宽大的襟袖拖在地上,步子还未迈动,先扬起了一片尘土。鲁儒们故做庄严的神态与其实际上给人的滑稽感构成的对比,产生出一种喜剧效果;同时,鲁儒们外表的矜持与其内里的无能构成的对比,又更加突现了他们的迂阔。

诗末六句,是诗人对鲁儒的评论,并且将自己摆进去与鲁儒加以对比,在这种对比中表达自己的积极用世思想。诗中采用了以古喻今的写法:当年秦始皇曾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没收天下的《诗》《书》等儒家之书,谁敢违抗,就施以黥刑,并被罚去筑城。当时,那些褒衣博带的儒生确是吃了苦头。李白对鲁儒们说:正像秦代那些儒生们的可悲遭遇一样,你们这些人断然得不到朝廷的器重;我虽然也崇奉儒学,但却要效法叔孙方,干一番辅弼朝廷的事业,绝不与你们为伍。你们既然对时务一窍不方,那么,就请回到老家的汶水边上种田去吧!结尾二句的嘲讽是极其辛辣的,令人如见鲁儒们的窘态,和李白飞扬跋扈的神情,也感受到了他的宏伟理想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

参考资料:
1、周啸天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66-168.
背诵
讽刺

相关翻译

写翻译

嘲鲁儒翻译

鲁地老叟谈论《五经》,白发皓首只能死守章句。 问他经国济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坠入烟雾。 脚穿远游的文履,头戴方山的头巾。 沿着直道缓援迈步,还没抬脚,已掀起了尘土。 秦相李斯不重用儒生。 你也不是达于时变的…展开

翻译:

鲁地老叟谈论《五经》,白发皓首只能死守章句。 

问他经国济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坠入烟雾。 

脚穿远游的文履,头戴方山的头巾。 

沿着直道缓援迈步,还没抬脚,已掀起了尘土。 

秦相李斯不重用儒生。 你也不是达于时变的通儒叔孙通,和我原本就不是同流。 

什么适合时代的形势都未晓得,还是回到汶水边去躬耕吧。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嘲鲁儒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的对象是东鲁(今山东)的儒生。鲁地有儒者虽皓首穷经,却死守章句,不懂经邦治国之策。李白自视有“经济之才”、“王霸大略”,或曾受到某“鲁儒”的轻视和嘲笑,故以此诗反讥之。   开头…展开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的对象是东鲁(今山东)的儒生。鲁地有儒者虽皓首穷经,却死守章句,不懂经邦治国之策。李白自视有“经济之才”、“王霸大略”,或曾受到某“鲁儒”的轻视和嘲笑,故以此诗反讥之。   开头四句说,那些白发苍苍的“鲁叟”们,言必称“五经”,他们以毕生的精力,将《诗》、《书》、《礼》、《易》、《春秋》这几部儒家圣贤之书的章句背得滚瓜烂熟,学问可算是很大了。但是,假如向他们请教一下经国济世的方略,就如坠烟雾,茫然不知所对。这里将鲁儒的精通经书和不谙时务相对比,揭示了他们的无能本质。

然而,标志着儒生身分的仪容却是丝毫马虎不得的。诗人接着以漫画笔法,活灵活现地描摹了鲁儒们迂腐可笑的举止:他们脚下穿着文饰考究的远游履,头上戴着平整端重的方山巾,不慌不忙,很有风度地上了大路,宽大的襟袖拖在地上,步子还未迈动,先扬起了一片尘土。鲁儒们故做庄严的神态与其实际上给人的滑稽感构成的对比,产生出一种喜剧效果;同时,鲁儒们外表的矜持与其内里的无能构成的对比,又更加突现了他们的迂阔。

诗末六句,是诗人对鲁儒的评论,并且将自己摆进去与鲁儒加以对比,在这种对比中表达自己的积极用世思想。诗中采用了以古喻今的写法:当年秦始皇曾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没收天下的《诗》《书》等儒家之书,谁敢违抗,就施以黥刑,并被罚去筑城。当时,那些褒衣博带的儒生确是吃了苦头。李白对鲁儒们说:正像秦代那些儒生们的可悲遭遇一样,你们这些人断然得不到朝廷的器重;我虽然也崇奉儒学,但却要效法叔孙通,干一番辅弼朝廷的事业,绝不与你们为伍。你们既然对时务一窍不通,那么,就请回到老家的汶水边上种田去吧!结尾二句的嘲讽是极其辛辣的,令人如见鲁儒们的窘态,和李白飞扬跋扈的神情,也感受到了他的宏伟理想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

折叠

创作背景

《嘲鲁儒》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末年李白移居东鲁不久,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27年)。李白寓居的瑕丘,就是今天的兖州,其地距孔子故里曲阜不过数十里之遥,正是“盛产”儒生的地方。李白来到这里,见到大批“鲁儒”,一旦与之交接,心所鄙之,因此写诗以讽。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详情

嘲鲁儒原文,嘲鲁儒翻译,嘲鲁儒赏析,嘲鲁儒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91.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