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记曾游

出自宋朝袁去华的《水调歌头(次黄舜举登姑苏台韵)
吴门古都会,畴昔记曾游
轻帆卸处,西风吹老白苹洲。
试觅姑苏台榭,尚想吴王宫阙,陆海跨鳌头。
西子竟何许,水殿漫凉秋。
画图中,烟际寺,水边楼。
叫云横玉、须臾三弄不胜愁。
兴废都归闲梦,俯仰已成陈迹,家在泽南州。
有恨向谁说,月涌大江流。
水调歌头(次黄舜举登姑苏台韵)拼音解读
mén dōu huì
chóu céng yóu
qīng fān xiè chù
西 fēng chuī lǎo bái píng zhōu
shì tái xiè
shàng xiǎng wáng gōng què
hǎi kuà áo tóu
西 jìng
shuǐ diàn 殿 màn liáng qiū
huà zhōng
yān
shuǐ biān lóu
jiào yún héng sān nòng shèng chóu
xìng fèi dōu guī xián mèng
yǎng chéng chén
jiā zài nán zhōu
yǒu hèn xiàng shuí shuō
yuè yǒng jiāng liú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描写作者对于吴门古都的怀念和追思。诗中,作者回忆起自己曾经游历过的吴门古城,轻帆卸下,感受到西风吹老白苹洲的沧桑感。作者试图寻找姑苏台榭,想起了吴王宫阙和陆海跨鳌头的壮丽景象。然而作者对于西子(指杭州西湖的美女)的去向却一无所知,只能在水殿漫凉秋时黯然神伤。 诗中也描绘了一些具体的景色,如烟际寺、水边楼等,这些景物让作者回忆起了往事,令其不胜愁绪。最后,作者感叹兴废皆成陈迹,自己的家已经在泽南州定居,心中还有一些怨恨,但是月涌大江流,既不能停留在过去,也难以挽回已经失去的一切。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水调歌头(次黄舜举登姑苏台韵)注释

【姑苏台】亦作“姑胥臺”。台名。在姑苏山上,相传为吴王夫差所筑。《墨子·非攻中》:“﹝夫差﹞遂筑姑苏之臺,七年不成。”孙诒让间诂:“按《国语》以筑姑苏为夫差事,与此书正合……《越絶》以姑苏为闔閭所筑,疑误。”汉袁康《越绝书·外记传吴地传》:“胥门外有九曲路,闔閭造以游姑胥之臺,以望太湖。”元萨都剌《登姑苏台》诗之二:“姑苏臺上一尊酒,落日昏鸦无限悲。”清孙枝蔚《姑苏台》诗:“姑苏臺上春可怜,姑苏臺下草芊芊。”【白苹洲】白色苹花的沙洲。唐李益《柳杨送客》诗:“青枫江畔白苹洲,楚客伤离不待秋。”唐温庭筠《梦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展开
【姑苏台】亦作“姑胥臺”。台名。在姑苏山上,相传为吴王夫差所筑。《墨子·非攻中》:“﹝夫差﹞遂筑姑苏之臺,七年不成。”孙诒让间诂:“按《国语》以筑姑苏为夫差事,与此书正合……《越絶》以姑苏为闔閭所筑,疑误。”汉袁康《越绝书·外记传吴地传》:“胥门外有九曲路,闔閭造以游姑胥之臺,以望太湖。”元萨都剌《登姑苏台》诗之二:“姑苏臺上一尊酒,落日昏鸦无限悲。”清孙枝蔚《姑苏台》诗:“姑苏臺上春可怜,姑苏臺下草芊芊。”【白苹洲】白色苹花的沙洲。唐李益《柳杨送客》诗:“青枫江畔白苹洲,楚客伤离不待秋。”唐温庭筠《梦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折叠

水调歌头(次黄舜举登姑苏台韵)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作者对于吴门古都的怀念和追思。诗中,作者回忆起自己曾经游历过的吴门古城,轻帆卸下,感受到西风吹老白苹洲的沧桑…展开
这首诗是描写作者对于吴门古都的怀念和追思。诗中,作者回忆起自己曾经游历过的吴门古城,轻帆卸下,感受到西风吹老白苹洲的沧桑感。作者试图寻找姑苏台榭,想起了吴王宫阙和陆海跨鳌头的壮丽景象。然而作者对于西子(指杭州西湖的美女)的去向却一无所知,只能在水殿漫凉秋时黯然神伤。 诗中也描绘了一些具体的景色,如烟际寺、水边楼等,这些景物让作者回忆起了往事,令其不胜愁绪。最后,作者感叹兴废皆成陈迹,自己的家已经在泽南州定居,心中还有一些怨恨,但是月涌大江流,既不能停留在过去,也难以挽回已经失去的一切。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折叠

作者介绍

袁去华 袁去华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229707.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