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吟小砑

出自宋朝李之仪的《水龙吟(中秋)
晚来轻拂,游云尽卷,霁色寒相射。
银潢半掩,秋毫欲数,分明不夜。
玉琯传声,羽衣催舞,此欢难借。
凛清辉,但觉圆光罩影,冰壶莹、真无价。
闻道水精宫殿,惠炉薰、珠帘高挂。
琼枝半倚,瑶觞更劝,莺娇燕姹。
目断魂飞,翠萦红绕,空吟小砑
想归来醉里,鸾篦凤朵,倩何人卸。
水龙吟(中秋)拼音解读
wǎn lái qīng
yóu yún jìn juàn
hán xiàng shè
yín huáng bàn yǎn
qiū háo shù
fèn míng
gùn chuán shēng
cuī
huān nán jiè
lǐn qīng huī
dàn jiào yuán guāng zhào yǐng
bīng yíng zhēn jià
wén dào shuǐ jīng gōng diàn 殿
huì xūn zhū lián gāo guà
qióng zhī bàn
yáo shāng gèng quàn
yīng jiāo yàn chà
duàn hún fēi
cuì yíng hóng rào
kōng yín xiǎo
xiǎng guī lái zuì
luán fèng duǒ
qiàn rén xiè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秋夜景象,在清晰的天空下,银色的月亮半露出来。在宫殿里,水精们炉薰着香气,挂着珠帘,享受欢乐的时光。人们品尝着美酒,听着音乐,眼中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憧憬。诗人对这样的场景感到陶醉,并留恋于其中,不舍离去。整首诗构思精巧,描绘了一个美好而神秘的世界,引领读者进入深邃的诗意境地。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水龙吟(中秋)注释

【水精宫】晶宫”。1.以水晶装饰的宫殿。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闔閭构水精宫,尤极珍怪,皆出之水府。”元杨允孚《滦京杂咏》:“谁道人间三伏节,水晶宫里十分秋。”2.传说中的月宫。前蜀毛文锡《月宫春》词:“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宋欧阳修《内直对月寄子华舍人》诗:“水精宫锁黄金闕,故比人间分外寒。”3.传说中的水神或龙王宫殿。《水浒传》第一一三回:“混沌凿开元气窟,冯夷独佔水晶宫。”《西游记》第三回:“老龙大喜,引入水晶宫相见了。”《中国民间故事选·金沙和玉龙山》:“东海里,有一座水晶宫,拿金铺地,拿玉做阶,拿珊瑚做柱,拿珍珠做帘,真是个美丽的地方。”4.苏州、湖州一带的美称。宋姜夔《惜红衣》词序:“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甚丽。”清袁枚《随园随笔·两水精宫》:“闔庐造水精宫,见《述异记》,即今之苏州也。后杨濮守湖州诗,有‘清光合在水精宫’之句,从此湖州亦称水精宫。”…展开
【水精宫】晶宫”。1.以水晶装饰的宫殿。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闔閭构水精宫,尤极珍怪,皆出之水府。”元杨允孚《滦京杂咏》:“谁道人间三伏节,水晶宫里十分秋。”2.传说中的月宫。前蜀毛文锡《月宫春》词:“水晶宫里桂花开,神仙探几回。”宋欧阳修《内直对月寄子华舍人》诗:“水精宫锁黄金闕,故比人间分外寒。”3.传说中的水神或龙王宫殿。《水浒传》第一一三回:“混沌凿开元气窟,冯夷独佔水晶宫。”《西游记》第三回:“老龙大喜,引入水晶宫相见了。”《中国民间故事选·金沙和玉龙山》:“东海里,有一座水晶宫,拿金铺地,拿玉做阶,拿珊瑚做柱,拿珍珠做帘,真是个美丽的地方。”4.苏州、湖州一带的美称。宋姜夔《惜红衣》词序:“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甚丽。”清袁枚《随园随笔·两水精宫》:“闔庐造水精宫,见《述异记》,即今之苏州也。后杨濮守湖州诗,有‘清光合在水精宫’之句,从此湖州亦称水精宫。”折叠

水龙吟(中秋)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秋夜景象,在清晰的天空下,银色的月亮半露出来。在宫殿里,水精们炉薰着香气,挂着珠帘,享受欢乐的时光…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秋夜景象,在清晰的天空下,银色的月亮半露出来。在宫殿里,水精们炉薰着香气,挂着珠帘,享受欢乐的时光。人们品尝着美酒,听着音乐,眼中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憧憬。诗人对这样的场景感到陶醉,并留恋于其中,不舍离去。整首诗构思精巧,描绘了一个美好而神秘的世界,引领读者进入深邃的诗意境地。折叠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48-?)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为万全县令。曾从军西北,出使高丽。元祐中,除枢密院编修官,从苏轼于定州幕府,通判原州。徽宗立,提举河东常平。卒年八十馀。《东都事略》有传,《宋史》附《李之纯传》。著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词作有《姑溪词》,凡九十四首。冯煦谓其词「长调近柳,短调近秦」(《蒿庵论词》)。…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26705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