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啸起舞看吴钩

出自宋朝韩元吉的《水调歌头(和庞祐甫见寄)
落日淡芳草,烟际一鸥浮。
西湖好处,君去千里为谁留。
坐想敬亭山下,竹映一溪寒水,飞盖共追游。
况有尊前客,相对两诗流。
笑谈间,风满座,气横秋。
平生壮志、长啸起舞看吴钩
红白山花开谢,半醉半醒时节,春去子规愁。
梦绕水西寺,回首谢公楼。
水调歌头(和庞祐甫见寄)拼音解读
luò dàn fāng cǎo
yān ōu
西 hǎo chù
jūn qiān wéi shuí liú
zuò xiǎng jìng tíng shān xià
zhú yìng hán shuǐ
fēi gài gòng zhuī yóu
kuàng yǒu zūn qián
xiàng duì liǎng shī liú
xiào tán jiān
fēng mǎn zuò
héng qiū
píng shēng zhuàng zhì zhǎng xiào kàn gōu
hóng bái shān huā kāi xiè
bàn zuì bàn xǐng shí jiē
chūn guī chóu
mèng rào shuǐ 西
huí shǒu xiè gōng ló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湖畔看落日时的心情和所见所感。诗中描述了落日下淡淡的芳草,天际一只孤鸥飞舞的画面。接着,作者思考了离开西湖千里之外的人会错过这样美好的景色。在敬亭山下静坐,听竹枝摇曳,观察清澈的溪水,与友人共同游玩,品尝佳酿。诗人也提到了自己平生的壮志,展望未来,梦想征战江湖,但也不忘对春去的感叹和对逝去先辈的追思。最后,诗人回到现实,仍有梦想。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水调歌头(和庞祐甫见寄)注释

【谢公楼】为宣城太守时所建之高斋地。一名北楼。唐咸通间,刺史独孤霖改建后,称迭嶂楼。唐张九龄《谢公楼》诗:“谢公楼上好醇酒,二百青蚨买一斗。”唐杜牧《贺崔大夫崔正字》诗:“谢公楼下潺湲响,离恨诗情添几般。”清褚人穫《坚瓠补集·钦天监对》:“万厤辛丑九日,焦弱侯先生邀登谢公楼。”亦省称“谢楼”。唐杜牧《张好好诗》:“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冯集梧注:“《方舆胜览》:寧国府北楼,谢朓建。”典【水西寺】建在安徽省泾县水西山,故称。已圮。唐杜牧《念昔游》诗之三:“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巖楼阁风。”宋林逋《送思齐上人之宣城》诗:“萧闲水西寺,驻锡莫忘归。”参见“水西”。【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北。一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山上有敬亭,相传为南朝齐谢朓赋诗之所,山以此名。山高数百丈,千岩万壑,为近郊名胜。唐李白有《独坐敬亭山》诗。参阅《清一统志。安徽·宁国府一》。…展开
【谢公楼】为宣城太守时所建之高斋地。一名北楼。唐咸通间,刺史独孤霖改建后,称迭嶂楼。唐张九龄《谢公楼》诗:“谢公楼上好醇酒,二百青蚨买一斗。”唐杜牧《贺崔大夫崔正字》诗:“谢公楼下潺湲响,离恨诗情添几般。”清褚人穫《坚瓠补集·钦天监对》:“万厤辛丑九日,焦弱侯先生邀登谢公楼。”亦省称“谢楼”。唐杜牧《张好好诗》:“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冯集梧注:“《方舆胜览》:寧国府北楼,谢朓建。”典【水西寺】建在安徽省泾县水西山,故称。已圮。唐杜牧《念昔游》诗之三:“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巖楼阁风。”宋林逋《送思齐上人之宣城》诗:“萧闲水西寺,驻锡莫忘归。”参见“水西”。【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北。一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山上有敬亭,相传为南朝齐谢朓赋诗之所,山以此名。山高数百丈,千岩万壑,为近郊名胜。唐李白有《独坐敬亭山》诗。参阅《清一统志。安徽·宁国府一》。折叠

水调歌头(和庞祐甫见寄)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湖畔看落日时的心情和所见所感。诗中描述了落日下淡淡的芳草,天际一只孤鸥飞舞的画面。接着,作者思考了离…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湖畔看落日时的心情和所见所感。诗中描述了落日下淡淡的芳草,天际一只孤鸥飞舞的画面。接着,作者思考了离开西湖千里之外的人会错过这样美好的景色。在敬亭山下静坐,听竹枝摇曳,观察清澈的溪水,与友人共同游玩,品尝佳酿。诗人也提到了自己平生的壮志,展望未来,梦想征战江湖,但也不忘对春去的感叹和对逝去先辈的追思。最后,诗人回到现实,仍有梦想。折叠

作者介绍

韩元吉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27337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