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胡马窥江去後

出自宋朝姜夔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拼音解读
huái zuǒ míng dōu
zhú 西 jiā chù
jiě ān shǎo zhù chū chéng
guò chūn fēng shí
jìn mài qīng qīng
kuī jiāng hòu
fèi chí qiáo
yóu yàn yán bīng
jiàn huáng hūn
qīng jiǎo chuī hán
dōu zài kōng chéng
láng jùn shǎng
suàn ér jīn
zhòng dào jīng
zòng dòu kòu gōng
qīng lóu mèng hǎo
nán shēn qíng
èr shí qiáo réng zài
xīn dàng lěng yuè shēng
niàn qiáo biān hóng yào
nián nián zhī wéi shuí sh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淮左名都的情景。一开始,他在竹西佳处休息解鞍,然后穿过十里春风,看到满眼青青荠麦。接着,他提到自己曾经跟随胡马追逐江水而去,现在废弃的池塘和高耸的乔木,已经不再需要战争的荒谬。黄昏渐近,城市变得空旷,只有角笛声清寒,让人感到凄凉。最后,他留恋于杜郎俊赏,回忆起青楼之梦和豆蔻的芬芳,但是即使他重回须惊,也很难表达深情。二十四桥虽然依然存在,但波心荡漾,冷月无声,让人思考红药何人种植?每年开花为谁点缀?整首诗若干个意象都暗示着岁月流逝和人事易逝的主题。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扬州慢赏析

全词紧紧围绕“犹厌言兵”四字展开,描绘了战乱后扬州的凄凉景象,并与往日繁华对比,寄托了作者的哀思,揭露了金兵的暴行,格调高绝,韵味深长。…展开
全词紧紧围绕“犹厌言兵”四字展开,描绘了战乱后扬州的凄凉景象,并与往日繁华对比,寄托了作者的哀思,揭露了金兵的暴行,格调高绝,韵味深长。折叠

扬州慢注释

【二十四桥】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驛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西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宋周邦彦《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元萨都剌《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淮南八月泻银河。”漢…展开
【二十四桥】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沉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驛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西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宋周邦彦《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元萨都剌《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淮南八月泻银河。”漢折叠

扬州慢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淮左名都的情景。一开始,他在竹西佳处休息解鞍,然后穿过十里春风,看到满眼青青荠麦。接着,他提到自己曾…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淮左名都的情景。一开始,他在竹西佳处休息解鞍,然后穿过十里春风,看到满眼青青荠麦。接着,他提到自己曾经跟随胡马追逐江水而去,现在废弃的池塘和高耸的乔木,已经不再需要战争的荒谬。黄昏渐近,城市变得空旷,只有角笛声清寒,让人感到凄凉。最后,他留恋于杜郎俊赏,回忆起青楼之梦和豆蔻的芬芳,但是即使他重回须惊,也很难表达深情。二十四桥虽然依然存在,但波心荡漾,冷月无声,让人思考红药何人种植?每年开花为谁点缀?整首诗若干个意象都暗示着岁月流逝和人事易逝的主题。折叠

作者介绍

姜夔 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先世出九真姜氏(九真唐时属岭南道爱州,在今越南境)。姜夔早岁孤贫。二十岁后,北游淮楚,南历潇湘。淳熙十三年(1186),结识萧德藻于长沙。泛湘江,登衡山,作《一萼红》、《霓裳中序第一》、《湘月》诸词。次年,姜夔随萧德藻同归湖州,卜居苕溪之上,与弁山之白石洞天为邻,后永嘉潘柽就为他取字曰白石道人。杨万里称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136081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