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须传宝留儿曹

出自宋朝楼钥的《钱文季少卿以蜀中织成山谷庐山高为寿次韵
七十衰翁年愈高,意气销尽湖海豪。
平生万事不翅足,但欲乞身归故巢。
几番挂冠不容去,归梦屡涉沧浪涛。
纵使不去岂能久,命如槁叶风将飘。
一阳来复值初度,方念吹棘心夭夭。
何期老友加记录,乃为衰朽亲挥毫。
庐山高哉山谷字,蜀女织就新冰绡。
安得东归抱四绝,双凫飞舄追王乔。
张图痛饮信一快,更须传宝留儿曹
庆朝非远却图报,别当作颂齐崧高。
钱文季少卿以蜀中织成山谷庐山高为寿次韵拼音解读
shí shuāi wēng nián gāo
xiāo jìn hǎi háo
píng shēng wàn shì chì
dàn shēn guī cháo
fān guà guàn róng
guī mèng shè cāng làng tāo
zòng shǐ 使 néng jiǔ
mìng gǎo fēng jiāng piāo
yáng lái zhí chū
fāng niàn chuī xīn yāo yāo
lǎo yǒu jiā
nǎi wéi shuāi xiǔ qīn huī háo
shān gāo zāi shān
shǔ zhī jiù xīn bīng xiāo
ān dōng guī bào jué
shuāng fēi zhuī wáng qiáo
zhāng tòng yǐn xìn kuài
gèng chuán bǎo liú ér cáo
qìng cháo fēi yuǎn què bào
bié dāng zuò sòng sōng gā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曾经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但现在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斗志和壮志。他想回到自己的故乡,但几次挂冠却不被允许离去。尽管如此,他知道他不能永远留在这里,因为他的生命就像枯叶被风吹走一样短暂。当太阳再次升起时,他感慨自己的心已经像吹动荆棘一样脆弱。然而,他的老朋友写下了这些诗句,记录了他的辉煌过去,也表达了对他的关爱。最后,诗人提到了庐山和蜀女织就的新冰绡,并希望能够回到他的故乡,抱着四个绝妙的歌颂,欣赏双凫飞舞,回忆王乔的传说。最后,他提到了张图的愉快饮酒,以及保留给后代的珍贵财宝。虽然他认为自己已经老朽衰弱,但他依然希望能够以某种方式报答国家和社会。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钱文季少卿以蜀中织成山谷庐山高为寿次韵注释

【一阳来复】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至夏至日,阳气尽而阴气始生;至冬至日,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谓之“一阳来復”。见《易·复》孔颖达疏。宋王安石《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元侯克中《春前一日》诗:“岁月催人不易禁,一阳来復又成临。”…展开
【一阳来复】古人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每年至夏至日,阳气尽而阴气始生;至冬至日,则阴气尽而阳气开始复生,谓之“一阳来復”。见《易·复》孔颖达疏。宋王安石《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元侯克中《春前一日》诗:“岁月催人不易禁,一阳来復又成临。”折叠

钱文季少卿以蜀中织成山谷庐山高为寿次韵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曾经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但现在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斗志和壮志。他想回到自己的故乡,但几次挂冠却…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曾经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但现在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斗志和壮志。他想回到自己的故乡,但几次挂冠却不被允许离去。尽管如此,他知道他不能永远留在这里,因为他的生命就像枯叶被风吹走一样短暂。当太阳再次升起时,他感慨自己的心已经像吹动荆棘一样脆弱。然而,他的老朋友写下了这些诗句,记录了他的辉煌过去,也表达了对他的关爱。最后,诗人提到了庐山和蜀女织就的新冰绡,并希望能够回到他的故乡,抱着四个绝妙的歌颂,欣赏双凫飞舞,回忆王乔的传说。最后,他提到了张图的愉快饮酒,以及保留给后代的珍贵财宝。虽然他认为自己已经老朽衰弱,但他依然希望能够以某种方式报答国家和社会。折叠

作者介绍

楼钥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717025.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