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萧萧

出自宋朝辛弃疾的《鹧鸪天·东阳道中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鹧鸪天·东阳道中拼音解读
miàn zhēng chén yáo
xiāng gōu jiàn jiào shuǐ chén xiāo
shān zhòng shù zhōu zāo
huā zhī míng fèn wài jiāo
rén
xiāo xiāo
jīng yòu guò xiǎo hóng qiáo
chóu biān shèng yǒu xiàng
yáo duàn yín biān shā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gōu)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人历历,马萧萧,旌(jīng)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shāo)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参考资料:

1、 陈亨读.《传统诗词写作法》.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162
2、 张力生.《中国军旅诗词》.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125
3、 谢真元,许渊冲,许明.《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 英汉对照 an annotated edition with commentaries Chinese-English》.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63
4、 邓红梅.《壮岁旌旗拥万夫》.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364
5、 朱典淼,王东.《中国古代旅游诗选读》.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200
6、 青于蓝考试研究室.《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武汉:武汉出版社,2013:105
7、 徐北文.《辛弃疾词选》.济南:济南出版社,2009:40
8、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参考资料:
1、 陈亨读.《传统诗词写作法》.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162,2、 张力生.《中国军旅诗词》.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125,3、 谢真元,许渊冲,许明.《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 英汉对照 an annotated edition with commentaries Chinese-English》.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63,4、 邓红梅.《壮岁旌旗拥万夫》.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364,5、 朱典淼,王东.《中国古代旅游诗选读》.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200,6、 青于蓝考试研究室.《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武汉:武汉出版社,2013:105,7、 徐北文.《辛弃疾词选》.济南:济南出版社,2009:40,8、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gōu)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销:消退周遭:周围。

人历历,马萧萧,旌(jīng)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shāo)
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萧萧:马长声鸣叫。愁边:苦苦思索。剩有:尽有。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参考资料:

1、 陈亨读.《传统诗词写作法》.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162
2、 张力生.《中国军旅诗词》.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125
3、 谢真元,许渊冲,许明.《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 英汉对照 an annotated edition with commentaries Chinese-English》.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63
4、 邓红梅.《壮岁旌旗拥万夫》.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364
5、 朱典淼,王东.《中国古代旅游诗选读》.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200
6、 青于蓝考试研究室.《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武汉:武汉出版社,2013:105
7、 徐北文.《辛弃疾词选》.济南:济南出版社,2009:40
8、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参考资料:
1、 陈亨读.《传统诗词写作法》.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162
,
2、 张力生.《中国军旅诗词》.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125
,
3、 谢真元,许渊冲,许明.《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 英汉对照 an annotated edition with commentaries Chinese-English》.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63
,
4、 邓红梅.《壮岁旌旗拥万夫》.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364
,
5、 朱典淼,王东.《中国古代旅游诗选读》.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200
,
6、 青于蓝考试研究室.《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武汉:武汉出版社,2013:105
,
7、 徐北文.《辛弃疾词选》.济南:济南出版社,2009:40
,
8、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上阕写景,描绘出一幅有树有花,色彩鲜明的山野行军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开篇交代作者已经离开临安向东阳出发。“扑面征尘”描写环境的恶劣,气候干燥,而且路途遥遥。“香篝”是古代的熏笼,“水沉”即沉香。笼里的香料已快烧完,暗指已经行路很久,也说明路途之遥远。同时,“香篝”一句,即“渐觉香篝水沉销”的倒装。这样的表达,显示出他对于外出行役的不适应感受。接韵目光由自我注意转而向外凝视。在无意识的观望中。那隔断自己望眼的重重叠叠的青山和不知名的娇艳山花,都变得愈加触目。心中难以诉说的惆怅,从对于风景的无意识凝视中曲曲透出。上片不直写离情而离情浓郁可掬。
  
  接下来的两句,词人描写周遭的景象。“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仿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所作。身边的山脉层层叠叠地排列。路旁的花儿虽然不是什么高贵的名花,而只是一些山间野花,但是却盛放得分外妖娆。一个“碧”字,说明此时行军人是置身于绿色的海洋里,而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花儿格外娇艳绚丽。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词人置身野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情一片大好。

  下阕描写生活画面。“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行人历历在目,这里的人指穿着戎装的战士们,因为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士兵们伴随着一声声骏马的啼叫声前进着,飘扬的红旗已经越过小红桥。这三句写的是队列前进的情景。不难想见,此时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军的战士和队首“旌旗”的方位。与和杜甫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很像,不过两者表达的感情则是大不相同。辛弃疾的词表达他们一路前行的欣喜感,既有对沿途风景的欣赏,也有对目的地的畅想,而杜甫的诗则是描绘家人送入伍战士的场景,显得很凄凉。

  “愁边剩有相思旬,摇断吟鞭碧玉梢”,在此之前,整首词一直呈现的是一种欢快的情调,可以感觉出作者很喜欢这次旅程。虽然辛弃疾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但写此词时,正是辛弃疾“春风得意”的时候,有机会为国效命,他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因此这个“愁”字应理解为他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正因为这样,他只顾聚精会神地思索,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抑或是用力过猛,抑或是打在什么东西上,写得极传神,极形象。正因为词人认真思考,所以才一味地摇着鞭子前行,以致“摇断吟鞭碧玉梢”,这一句也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全篇风格委婉,和作者一贯的风格有所不同,但描写的景物却是相当地清新自然,生机盎然。碧绿的青山,盛放的野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12:49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490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鹧鸪天·东阳道中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行军的情景,路途遥远,尘土扑面。在这漫长的道路上,人们点起了香炉,感受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生命。周围的山峦青…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行军的情景,路途遥远,尘土扑面。在这漫长的道路上,人们点起了香炉,感受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生命。周围的山峦青碧欲滴,花儿绽放艳丽,然而它们却无意关注旅人的归来。人们的心中充满了离别之苦,马蹄声和旌旗拍打声似乎都在强调这份悲伤。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本身的心境,他已经摇断吟鞭,在碧玉梢留下了些许相思之句。整首诗意蕴含着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和离别之痛的深刻感受。折叠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奉表南归。高宗于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任满。改广德军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论》、《九议》,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729499.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