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换取无生义

出自清朝成鹫的《赠陈屏甫
为僧不能成佛祖,圆顶方袍安足数。儒不作圣玄不仙,章缝鹤氅空徒然。
何如居士现身说,火里莲花波里月。男儿出世不出家,身虽城市心烟霞。
长生换取无生义,一日心空看及第。自称了事老凡夫,不缁不羽不簪裾。
三教圣人管不到,兄弟一门胥好道。埽室时翻贝叶文,晨钟晚磬声相闻。
青蚨散取布金地,十字街头作佛事。事佛仍推屋上乌,从师拾得衣中珠。
衣珠拾得逢人卖,誓度有情归净界。忆我初从海上来,东林偶入知宗雷。
侍儿机子求剃度,多谢檀那为證据。大心未了现生缘,今朝弧矢还高悬。
寿佛破颜开口笑,笑道此翁正英妙。座客谁知古佛心,山僧欲语终沉吟。
提起数珠一百八,请君会取无生法。
赠陈屏甫拼音解读
wéi sēng néng chéng
yuán dǐng fāng páo ān shù
zuò shèng xuán xiān
zhāng féng chǎng kōng rán
shì xiàn shēn shuō
huǒ lián huā yuè
nán ér chū shì chū jiā
shēn suī chéng shì xīn yān xiá
zhǎng shēng huàn shēng
xīn kōng kàn
chēng le shì lǎo fán
zān
sān jiāo shèng rén guǎn dào
xiōng mén hǎo dào
sào shì shí fān bèi wén
chén zhōng wǎn qìng shēng xiàng wén
qīng sàn jīn
shí jiē tóu zuò shì
shì réng tuī shàng
cóng shī shí zhōng zhū
zhū shí féng rén mài
shì yǒu qíng guī jìng jiè
chū cóng hǎi shàng lái
dōng lín ǒu zhī zōng léi
shì ér qiú
duō xiè tán wéi zhèng
xīn wèi le xiàn shēng yuán
jīn cháo shǐ hái gāo xuán
shòu 寿 yán kāi kǒu xiào
xiào dào wēng zhèng yīng miào
zuò shuí zhī xīn
shān sēng zhōng chén yín
shù zhū bǎi
qǐng jūn huì sh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寻求精神上的启示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的经历。他认为僧侣或儒者都不能成就佛道或圣贤之路,而且即使是修行到高深境界,也只是在安慰表面的形式。相比之下,他认为那些不出家的男子或居士,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来体验到更真实的精神境界。长生并非目标,而是要达到无生之义。他认为自己只是个普通凡夫,没有穿戴僧袍羽衣,但他尝试通过埋头苦修、听从师长、坚持信仰和积极实践等方式来追求精神上的升华。虽然这是一条他自己选择的道路,但他希望能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前行。最后,他提到了数珠,表明他已经掌握了无生法,并邀请其他人加入他的行列。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赠陈屏甫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寻求精神上的启示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的经历。他认为僧侣或儒者都不能成就佛道或圣贤之路,而且即使是修行到…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寻求精神上的启示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的经历。他认为僧侣或儒者都不能成就佛道或圣贤之路,而且即使是修行到高深境界,也只是在安慰表面的形式。相比之下,他认为那些不出家的男子或居士,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来体验到更真实的精神境界。长生并非目标,而是要达到无生之义。他认为自己只是个普通凡夫,没有穿戴僧袍羽衣,但他尝试通过埋头苦修、听从师长、坚持信仰和积极实践等方式来追求精神上的升华。虽然这是一条他自己选择的道路,但他希望能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前行。最后,他提到了数珠,表明他已经掌握了无生法,并邀请其他人加入他的行列。折叠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年四十一,从本师西来离幻即石洞和尚披剃。继法于硕堂禅师,系憨山大师徒孙。与陶环、何绛等南明抗清志士为生死之交。与屈大均、梁佩兰唱酬,粤中士人多从教游。先后主持澳门普济寺、肇庆庆云寺、广州大通寺,终于大通。其为…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2788586.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