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辨不遣毫发讹

出自宋朝牟巘的《送陈正德长慈湖
本斋之孙盛词华,下视流辈十倍过。家书虽散尚千卷,其奈储无儋石何。
二昆研席相与共,勘辨不遣毫发讹。一朝束书慈湖去,慈湖之学自象梭。
人之高明骛高远,不由梯级陡上坡。而其下者保固陋,终岁无路登嵯峨。
万形惟实乃无弊,此道自古传思轲。慈湖论心论无我,真意初不烦镌磨。
虚明一语更超绝,不肯与人同其波。却笑禅宗用心错,我每读此毋麾哦。
微言日绝诸老尽,独抱永感如宿疴。君家诗友讲贯熟,持之以注岂在他。
我耕我穫粒我腹,而彼徒梦笠与蓑。
送陈正德长慈湖拼音解读
běn zhāi zhī sūn shèng huá
xià shì liú bèi shí bèi guò
jiā shū suī sàn shàng qiān juàn
nài chǔ dān shí
èr kūn yán xiàng gòng
kān biàn qiǎn háo é
cháo shù shū
zhī xué xiàng suō
rén zhī gāo míng gāo yuǎn
yóu dǒu shàng
ér xià zhě bǎo lòu
zhōng suì dēng cuó é
wàn xíng wéi shí nǎi
dào chuán
lùn xīn lùn
zhēn chū fán juān
míng gèng chāo jué
kěn rén tóng
què xiào chán zōng yòng xīn cuò
měi huī ò
wēi yán jué zhū lǎo jìn
bào yǒng gǎn xiǔ 宿
jūn jiā shī yǒu jiǎng guàn shú
chí zhī zhù zài
gēng
ér mèng suō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大致意思是: 本斋的孙子盛才华横溢,比起同辈人十倍出色。虽然家里有一千部散落的书籍,但是家庭财富却不如儋石。 和他一样聪明的朋友们一起探讨问题,认真辨析,不容许出现错误。有一天他把自己的著作送到“慈湖之学”去,那里的学问就像织布机一样,有了他的著作变得更加精美。 人的心灵高明爱追求高远,需要不断地攀爬。而那些处于低下阶层的人则保持其平淡无奇的生活状态,终年难以登上高峰。 只有实事求是才没有缺陷,这种思想从古代传承下来,例如邹鲁(思想家)的思想。慈湖论证了没有自我的心态,真正理解这个道理并不需要很多修炼。 说话简洁明了反而更显出超越凡俗,不愿与别人一样被波浪冲击。然而,他也会嘲笑禅宗的使用方式,因为每次读到这篇文章都会感到愉悦。 尽管微言轻语很快就会被老人们遗忘,但这些话对他的影响却像顽疾一样不断纠缠着他。如果把诗词传授给诗友,只有用心理解才能真正领悟它的内涵。 我耕种并且收获,填饱自己的肚子,而那群人则在做白日梦,穿着斗笠和蓑衣。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陈正德长慈湖诗意赏析

这首诗大致意思是: 本斋的孙子盛才华横溢,比起同辈人十倍出色。虽然家里有一千部散落的书籍,但是家庭财富却不如儋石。…展开
这首诗大致意思是: 本斋的孙子盛才华横溢,比起同辈人十倍出色。虽然家里有一千部散落的书籍,但是家庭财富却不如儋石。 和他一样聪明的朋友们一起探讨问题,认真辨析,不容许出现错误。有一天他把自己的著作送到“慈湖之学”去,那里的学问就像织布机一样,有了他的著作变得更加精美。 人的心灵高明爱追求高远,需要不断地攀爬。而那些处于低下阶层的人则保持其平淡无奇的生活状态,终年难以登上高峰。 只有实事求是才没有缺陷,这种思想从古代传承下来,例如邹鲁(思想家)的思想。慈湖论证了没有自我的心态,真正理解这个道理并不需要很多修炼。 说话简洁明了反而更显出超越凡俗,不愿与别人一样被波浪冲击。然而,他也会嘲笑禅宗的使用方式,因为每次读到这篇文章都会感到愉悦。 尽管微言轻语很快就会被老人们遗忘,但这些话对他的影响却像顽疾一样不断纠缠着他。如果把诗词传授给诗友,只有用心理解才能真正领悟它的内涵。 我耕种并且收获,填饱自己的肚子,而那群人则在做白日梦,穿着斗笠和蓑衣。折叠

作者介绍

牟巘 牟巘   牟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甫,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井研(今属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牟巘诗,以影印…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106023.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