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出自宋朝欧阳修的《养鱼记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养鱼记拼音解读
        shé yán zhī qián yǒu
fāng zhàng
zhí duì fēi fēi táng
xiū zhú huán rào yīn yìng
wèi cháng zhí
yīn 洿 wéi chí
fāng yuán
rèn xíng
zhòu zhù
quán rán
zòng chā xùn zhī
jǐng yíng zhī
zhàn wāng yáng
jīng qīng míng
wēi fēng ér
ér píng
ruò xīng ruò yuè
jīng cǎi xià
yǎn shàng
qián xíng háo máng
xún yán 沿 àn
miǎo rán yǒu jiāng qiān zhī xiǎng
shū yōu ài ér qióng
        nǎi qiú zhě zhī
shì shù shí
tóng yǎng zhī zhōng
tóng wéi dòu zhī shuǐ néng guǎng 广 róng
gài huó xiǎo zhě ér zhě
guài ér wèn zhī
qiě shì duì
jiē
tóng nǎi yín hūn ér shí
guān zài páng
suǒ
ér qún xiǎo yóu qiǎn xiá zhī jiān
yǒu ruò yān
gǎn zhī ér zuò yǎ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折檐(yán)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yīn)映,未尝植物。因洿(wū)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zhòu)不筑,全其自然。纵锸(chā)以浚(jùn)之,汲(jí)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yǎn)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衙署回廊前的一块空地有四五丈见方,正对着非非堂。此处修竹环绕林荫遮蔽,没有栽种其他植物。我按照地形挖了一个池塘,既不方也不圆;没有用砖砌,也没有筑堤岸,完全保留了它自然的形态。我用锹把池塘挖深,打井水把它灌满。池塘清澈见底,波光荡漾,微风一吹便泛起波纹,风一停便水平如镜。星与月映在水中,光亮直透塘底。我在塘边休息时,水中的影像纤毫毕现;绕着水池散步,仿佛徜徉在浩荡的江湖之间。这足以让人抒发内心的忧郁不畅,安慰我这个困窘寡助的人。

  乃求渔者之罟(gǔ),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hú)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yín)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我于是请渔人撒网捕鱼,从他那里买了几十条活鱼,叫书童把它们放养在池塘中。书童认为池水太少不能增大容量,于是只把小鱼放养在内,而丢弃大鱼。我感到很奇怪,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把自己的想法讲给我听。可叹啊,这个书童怎么如此糊涂而无知!我看见大鱼丢在一边干渴,得不到安身之处,而那群小鱼却在那又浅又窄的池塘中嬉戏,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我感触很深,于是写了这篇《养鱼记》。

参考资料:

1、 茅坤.《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唐宋八大家集》.安徽:黄山书社,2016年3月:第188页—189页
2、 黎娜编.《唐宋八大家全集》.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9月:第114页
参考资料:
1、 茅坤.《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唐宋八大家集》.安徽:黄山书社,2016年3月:第188页—189页,2、 黎娜编.《唐宋八大家全集》.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9月:第114页

  折檐(yán)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yīn)映,未尝植物。因洿(wū)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zhòu)不筑,全其自然。纵锸(chā)以浚(jùn)之,汲(jí)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yǎn)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折檐:屋檐下的回廊。隙地:空地。方:方圆,大小。非非堂: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命名为“非非堂”。植物:这里用作动词,是种植植物的意思。洿:地势低的地方。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是挖掘的意思。甃:砌墙。锸:铁锹。浚:疏通。清明:清澈、明亮的样子。偃息:休息。毫芒:微小的东西。循:沿着。舒:舒展。忧隘:忧愁和郁闷。穷独:困乏无助的样子。

  乃求渔者之罟(gǔ),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hú)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yín)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罟:渔网。活: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活着。怪:认为....奇怪。无乃:难道不是。嚚昏:糊涂昏庸。观:观察。自足:悠然自得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茅坤.《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唐宋八大家集》.安徽:黄山书社,2016年3月:第188页—189页
2、 黎娜编.《唐宋八大家全集》.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9月:第114页
参考资料:
1、 茅坤.《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唐宋八大家集》.安徽:黄山书社,2016年3月:第188页—189页
,
2、 黎娜编.《唐宋八大家全集》.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9月:第114页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短文,作者以小见大,通过小鱼“若自足”,而巨鱼“不得其所”的境况,影射了当世君子“曾不能一日安之于朝堂之上”,而小人却“嚣嚣于廊庙”的现象。

  文章分为两段,第一段记自己挖池“以舒忧隘而娱穷独”的事。作者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做池的经过和池水的清明之状,以及给自己带来的恬然自适的情趣。既不提养鱼之事,也不言他事,仿佛浑然不晓世事之状。然而最后一句“舒忧隘而娱穷独”却隐隐透出了作者志怀高远而不得伸展的心理。

  转入第二段,作者开始提及养鱼之事。然而作者似乎并不意在养鱼,而是极为轻描淡写地以两句话便述完此事。转而借童子之口道出一个可怕的现实:“以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以简练的话语点出文章的主旨,而后戛然而止。

  整篇文章含而不露,叙而不议,似乎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实体现了欧公一贯的淳厚文风。以饱满的笔法叙写文章的次要部分,作为铺垫,以凝练的笔法点触主旨,点到即止,不再生发议论。

参考资料:

1、 《唐宋八大家全集》编委会.《唐宋八大家经典集》.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14年3月:第23页
参考资料:
1、 《唐宋八大家全集》编委会.《唐宋八大家经典集》.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年3月:第230页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养鱼记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座池塘的景致,它位于非非堂前一片狭小的空地上,周围有修竹环抱,并且没有种植其他植物。这个池塘不是方形或圆形…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一座池塘的景致,它位于非非堂前一片狭小的空地上,周围有修竹环抱,并且没有种植其他植物。这个池塘不是方形或圆形,而是按照自然地形建造而成,没有刻意的工艺装饰,但它被清澈的水所填满,“微风而波,无波而平”,像星云和月光一样美丽。作者在此休息,感到舒畅和愉悦,并联想到遥远的江湖。 然后,作者发现一位年轻男孩在池塘中养鱼,他只收集小鱼放在斗斛里,而将大鱼丢弃。作者对这种做法感到惊讶,认为这个男孩缺乏正确的眼光和判断力。作者看到旁边的巨大死鱼,心生感触,在浅水区游戏的小鱼们却好像很自得其乐。因此,作者写下了这篇“养鱼记”,满怀感慨地谴责那些不尊重生命并且缺乏应有眼光的人。折叠

作者介绍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26537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