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达流乃疏

出自明朝刘基的《感时述事十首 其八
八政首食货,钱币通有无。国朝币用楮,流行比金珠。
至今垂百年,转布弥寰区。此物岂足贵,实由威令敷。
庙堂喜新政,躁议违老夫。悠悠祖宗训,变之在朝晡。
瞿然骇群目,疑怪仍揶揄。至宝惟艰得,韫椟斯藏诸。
假令多若土,贱弃复谁沽。钱币相比较,好丑天然殊。
譬彼絺与绤,长短价相如。互市从所取,孰肯要其觕。
此理实易解,无用论智愚。矧兹四海内,五载横戈殳。
赤子投枳棘,不知所归途。一口当万喙,唇缩舌亦瘏。
导水必寻源,源达流乃疏。艺木必培根,根固叶不枯。
慎勿庸迩言,扬火自焚躯。尚克诘戎兵,丕显厥祖谟。
感时述事十首 其八拼音解读
zhèng shǒu shí huò
qián tōng yǒu
guó cháo yòng chǔ
liú háng jīn zhū
zhì jīn chuí bǎi nián
zhuǎn huán
guì
shí yóu wēi lìng
miào táng xīn zhèng
zào wéi lǎo
yōu yōu zōng xùn
biàn zhī zài cháo
rán hài qún
guài réng
zhì bǎo wéi jiān
yùn cáng zhū
jiǎ lìng duō ruò
jiàn shuí
qián xiàng jiào
hǎo chǒu tiān rán shū
zhǐ
zhǎng duǎn jià xiàng
shì cóng suǒ
shú kěn yào chù
shí jiě
yòng lùn zhì
shěn hǎi nèi
zǎi héng shū
chì tóu zhǐ
zhī suǒ guī
kǒu dāng wàn huì
chún suō shé
dǎo shuǐ xún yuán
yuán liú nǎi shū
péi gēn
gēn
shèn yōng ěr yán
yáng huǒ fén
shàng jié róng bīng
xiǎn jué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述了货币的价值和使用。诗中提到八政首食货,指的是国家将政令作为货币使用,以此来统治人民。钱币的通行与有无,也就是说钱币的流通程度与数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清朝时代,人们所使用的币种以楮币为主,比金珠更加流行。 诗人认为货币并不足以高贵,而是由于其背后的权威和规定使其成为一种实际的价值体现。然而,新政策的推出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和争议,老一辈人则对传统进行捍卫。虽然如此,历经百年的时间,货币还是得以流传于世界各地。 这首诗以“韫椟斯藏诸”为结尾,意思是珍贵的东西应该被收藏起来,避免被轻易地丢弃或者贬值。诗人引用了“彼絺与绤,长短价相如”的例子,表明不同的物品价格取决于其品质、量和需求。 最后,诗人呼吁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不谨慎的言语可能会导致灾难。他还提到了需要保护社会的根源,就像水需要有足够的来源才能流通一样。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人们应该保持理智,并寻求团结和宽容。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感时述事十首 其八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货币的价值和使用。诗中提到八政首食货,指的是国家将政令作为货币使用,以此来统治人民。钱币的通行与有无,也就是…展开
这首诗描述了货币的价值和使用。诗中提到八政首食货,指的是国家将政令作为货币使用,以此来统治人民。钱币的通行与有无,也就是说钱币的流通程度与数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清朝时代,人们所使用的币种以楮币为主,比金珠更加流行。 诗人认为货币并不足以高贵,而是由于其背后的权威和规定使其成为一种实际的价值体现。然而,新政策的推出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和争议,老一辈人则对传统进行捍卫。虽然如此,历经百年的时间,货币还是得以流传于世界各地。 这首诗以“韫椟斯藏诸”为结尾,意思是珍贵的东西应该被收藏起来,避免被轻易地丢弃或者贬值。诗人引用了“彼絺与绤,长短价相如”的例子,表明不同的物品价格取决于其品质、量和需求。 最后,诗人呼吁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不谨慎的言语可能会导致灾难。他还提到了需要保护社会的根源,就像水需要有足够的来源才能流通一样。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人们应该保持理智,并寻求团结和宽容。折叠

作者介绍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1375)中国明初大臣,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 。他上书陈述时务18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77226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