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沉两暌异

出自明朝戚继光的《蓟门述 其四
昼夜分乘城,一卒守数陴。落落似晨星,迹远宁附丽?
弧戟藓半侵,刁斗音空齐。修筑十载余,但见来胡儿。
治险既艰难,恃险亦倾危。莫谓两无益,谁从求端倪?
兼之制外役,使者纷路歧。严工即复停,且逐使者驰。
终岁苦莫陈,无能扬双眉。士困每不堪,边臣尤失意。
俸给未或敷,曷由章厥志?俯仰苟混淆,曷由措厥事?
廉毅天降衷,岂无平旦气?浊水视清尘,飞沉两暌异
嗟嗟佐吏威,扬鞭动恣肆。道左贵鸱蹲,庭前爱狐媚。
由是裨校流,上及参游辈。奔走车尘前,屈体若僮隶。
恃操荣辱柄,睚眦立倾置。忽薰倏为莸,当路安得识?
伤哉七曜明,难悉覆盆翳。主吏尚不免,讵暇问入卫?
将欲列守陴,边工胡敢废?将欲练备虏,边工胡能暨?
将欲罢边工,战守势轩轾。
蓟门述 其四拼音解读
zhòu fèn chéng chéng
shǒu shù
luò luò chén xīng
yuǎn níng
xiǎn bàn qīn
diāo dòu yīn kōng
xiū zhù shí zǎi
dàn jiàn lái ér
zhì xiǎn jiān nán
shì xiǎn qīng wēi
wèi liǎng
shuí cóng qiú duān
jiān zhī zhì wài
shǐ 使 zhě fēn
yán gōng tíng
qiě zhú shǐ 使 zhě chí
zhōng suì chén
néng yáng shuāng méi
shì kùn měi kān
biān chén yóu shī
fèng gěi wèi huò
yóu zhāng jué zhì
yǎng gǒu hún xiáo
yóu cuò jué shì
lián tiān jiàng zhōng
píng dàn
zhuó shuǐ shì qīng chén
fēi chén liǎng kuí
jiē jiē zuǒ wēi
yáng biān dòng
dào zuǒ guì chī dūn
tíng qián ài mèi
yóu shì xiào liú
shàng cān yóu bèi
bēn zǒu chē chén qián
ruò tóng
shì cāo róng bǐng
qīng zhì
xūn shū wéi yóu
dāng ān shí
shāng zāi yào míng
nán pén
zhǔ shàng miǎn
xiá wèn wèi
jiāng liè shǒu
biān gōng gǎn fèi
jiāng liàn bèi
biān gōng néng
jiāng biān gōng
zhàn shǒu shì xuān zhì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一位边疆官员的感慨和思考。他描述了在城墙上日夜坚守的士兵,以及修建城墙的艰辛过程。同时,他也反思了治理边疆的困难和挑战,包括缺乏资金和人手,外族入侵,以及官员内部的腐败和贪污等问题。他呼吁更加廉洁和勤政的行政官员,以及更多的资源和援助来支持边疆的建设和防御。 诗中描绘了边疆官员们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以及他们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整首诗情绪沉郁,表达出作者对边疆的忧虑和无奈,同时也展现出他对边疆生活和人民的深情厚谊。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蓟门述 其四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一位边疆官员的感慨和思考。他描述了在城墙上日夜坚守的士兵,以及修建城墙的艰辛过程。同时,他也反思了治理边疆的困难…展开
这首诗是一位边疆官员的感慨和思考。他描述了在城墙上日夜坚守的士兵,以及修建城墙的艰辛过程。同时,他也反思了治理边疆的困难和挑战,包括缺乏资金和人手,外族入侵,以及官员内部的腐败和贪污等问题。他呼吁更加廉洁和勤政的行政官员,以及更多的资源和援助来支持边疆的建设和防御。 诗中描绘了边疆官员们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以及他们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整首诗情绪沉郁,表达出作者对边疆的忧虑和无奈,同时也展现出他对边疆生活和人民的深情厚谊。折叠

作者介绍

戚继光 戚继光 戚继光(1527~1588)中国明朝军事家,抗倭将领。字元敬,号南塘 ,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1588年1月5日卒于登州。嘉靖二十三年(1544)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调往浙江抗倭,任参将,镇守宁、绍、台(今临海)三府 。 他鉴于明军纪律松弛,素质不良,战斗力低下,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4000余名,编组训练成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 。嘉靖四十年,在台州、仙居、桃…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796962.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