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副宸衷广仁治

出自明朝杨荣的《送兵部侍郎徐良玉考满复任
朝廷图治臻虞唐,峨峨廊庙登俊良。六卿分理各有属,大纲一举众目张。
夏官司马掌邦政,统制戎师卫民命。任高责重职匪轻,德厚才良始能称。
徐君筮仕当壮年,皇华使节周八埏。为郎粉署著劳绩,佐政银台承宠迁。
金闺出入久通籍,瞻望天颜才咫尺。惓惓夙夜竭忠诚,烱烱丹心抱清白。
先皇擢贰夏官卿,几年莅职居南京。提纲挈领百事举,往往群僚推老成。
朅来考绩觐枫陛,书最南还别知己。驿路霜酣木叶丹,潞水风高翠涛起。
山连岱岳神秀钟,路入徐扬风物同。石城钟阜自天设,虎踞龙蟠今古雄。
君归为政励初志,上副宸衷广仁治。惟将盛业继古人,终有清名照来世。
送兵部侍郎徐良玉考满复任拼音解读
cháo tíng zhì zhēn táng
é é láng miào dēng jùn liáng
liù qīng fèn yǒu shǔ
gāng zhòng zhāng
xià guān zhǎng bāng zhèng
tǒng zhì róng shī wèi mín mìng
rèn gāo zhòng zhí fěi qīng
hòu cái liáng shǐ néng chēng
jūn shì shì dāng zhuàng nián
huáng huá shǐ 使 jiē zhōu shān
wéi láng fěn shǔ zhe láo
zuǒ zhèng yín tái chéng chǒng qiān
jīn guī chū jiǔ tōng
zhān wàng tiān yán cái zhǐ chǐ
juàn juàn jié zhōng chéng
jiǒng jiǒng dān xīn bào qīng bái
xiān huáng zhuó èr xià guān qīng
nián zhí nán jīng
gāng qiè lǐng bǎi shì
wǎng wǎng qún liáo tuī lǎo chéng
qiè lái kǎo jìn fēng
shū zuì nán hái bié zhī
驿 shuāng hān dān
shuǐ fēng gāo cuì tāo
shān lián dài yuè shén xiù zhōng
yáng fēng tóng
shí chéng zhōng tiān shè
lóng pán jīn xióng
jūn guī wéi zhèng chū zhì
shàng chén zhōng guǎng 广 rén zhì
wéi jiāng shèng rén
zhōng yǒu qīng míng zhào lái shì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该诗描绘了一个清朝官员的职业生涯和个人追求。它开始描述了唐代和虞代时期的政治局势,随后描写了当前的情况,其中六位大臣各司其职,百姓安居乐业。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官员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必须保卫国家和人民,并且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才能胜任这一工作。 诗中还描绘了一个名叫徐君的公务员的职业成长,从征召入仕到逐渐获得皇帝信任,升至官至银台郎中等高职。他经常通籍进出金闺,觐见皇上,表现出的忠诚和纯洁的品质让人佩服。 最后,诗人鼓励公务员回归初心,广泛实施仁政,传承前人的事业,积累自己的清誉和荣耀。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兵部侍郎徐良玉考满复任诗意赏析

该诗描绘了一个清朝官员的职业生涯和个人追求。它开始描述了唐代和虞代时期的政治局势,随后描写了当前的情况,其中六位大臣各司…展开
该诗描绘了一个清朝官员的职业生涯和个人追求。它开始描述了唐代和虞代时期的政治局势,随后描写了当前的情况,其中六位大臣各司其职,百姓安居乐业。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官员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必须保卫国家和人民,并且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才能胜任这一工作。 诗中还描绘了一个名叫徐君的公务员的职业成长,从征召入仕到逐渐获得皇帝信任,升至官至银台郎中等高职。他经常通籍进出金闺,觐见皇上,表现出的忠诚和纯洁的品质让人佩服。 最后,诗人鼓励公务员回归初心,广泛实施仁政,传承前人的事业,积累自己的清誉和荣耀。折叠

作者介绍

杨荣 杨荣 (1371—1440)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545730.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