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亮古今楼

出自明朝温纯的《登庾亮楼歌
荆州绾毂地,庾亮古今楼。楼吞潇湘洞庭水,地控东西上下流。
蜀吴虎斗亦雄武,不得荆州苦更苦。须臾胜败一局棋,三分事业几丘土。
何如乘月舒两眸,不浅兴同参佐游。一入醉乡我也无,俯仰天地亦蜉蝤。
我今把酒酹明月,虽有圆缺岁岁无休歇。曾向楼中照酒人,又照当时舳舻旌旗之搰搰。
瞥见君山云雾横,又见章华草木荣。舜妃楚灵今何在,愁闻江上铁笛声。
笛声嘹喨特悽楚,落尽梅花闷不语。回望檐头月已西,乃知千古陈迹仅如一瞬许。
孰得孰失孰存亡,孰如江月尚流光。此楼亦难尽满游人兴,胡不乘风鼓枻穷沧海而相羊。
醉馀学李白,搥碎黄鹤为狂客。恐杀风景碍吾徒,旋车吊古,更于水浒遍觅庾信罗含宅。
登庾亮楼歌拼音解读
jīng zhōu wǎn
liàng jīn lóu
lóu tūn xiāo xiāng dòng tíng shuǐ
kòng dōng 西 shàng xià liú
shǔ dòu xióng
jīng zhōu gèng
shèng bài
sān fèn shì qiū
chéng yuè shū liǎng móu
qiǎn xìng tóng cān zuǒ yóu
zuì xiāng
yǎng tiān yóu
jīn jiǔ lèi míng yuè
suī yǒu yuán quē suì suì xiū xiē
céng xiàng lóu zhōng zhào jiǔ rén
yòu zhào dāng shí zhú jīng zhī
piē jiàn jūn shān yún héng
yòu jiàn zhāng huá cǎo róng
shùn fēi chǔ líng jīn zài
chóu wén jiāng shàng tiě shēng
shēng liáo liàng chǔ
luò jìn méi huā mèn
huí wàng yán tóu yuè 西
nǎi zhī qiān chén jǐn shùn
shú shú shī shú cún wáng
shú jiāng yuè shàng liú guāng
lóu nán jìn mǎn yóu rén xìng
chéng fēng qióng cāng hǎi ér xiàng yáng
zuì xué bái
duī suì huáng wéi kuáng
kǒng shā fēng jǐng ài
xuán chē diào
gèng shuǐ biàn xìn luó hán zhá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绘了荆州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化。庾亮的楼台是南方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俯瞰着潇湘洞庭水和整个东西流域的地形。 诗人通过比喻“蜀吴虎斗”的雄武场面来强调荆州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但它也经历了许多苦难。胜败之间只有一局棋,而事业成功或失败可能只是区区几块土地。 然后诗人陶醉于美丽的自然景观,似乎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他把酒献给明月,感慨岁月如梭,万物易变。 最后,诗人认为,即使楼塔无法满足所有游客的兴趣,也应该像传奇中的英雄一样勇敢地驾驶船只,在浩瀚的大海上尽情徜徉。他还提到了学习李白的心愿,想象自己成为一个放纵不羁的诗人,寻找崭新的文化与艺术表达方式。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登庾亮楼歌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荆州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化。庾亮的楼台是南方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俯瞰着潇湘洞庭水和整个东西流域的地形。 诗…展开
这首诗描绘了荆州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文化。庾亮的楼台是南方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俯瞰着潇湘洞庭水和整个东西流域的地形。 诗人通过比喻“蜀吴虎斗”的雄武场面来强调荆州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但它也经历了许多苦难。胜败之间只有一局棋,而事业成功或失败可能只是区区几块土地。 然后诗人陶醉于美丽的自然景观,似乎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他把酒献给明月,感慨岁月如梭,万物易变。 最后,诗人认为,即使楼塔无法满足所有游客的兴趣,也应该像传奇中的英雄一样勇敢地驾驶船只,在浩瀚的大海上尽情徜徉。他还提到了学习李白的心愿,想象自己成为一个放纵不羁的诗人,寻找崭新的文化与艺术表达方式。折叠

作者介绍

温纯 温纯 (1539—1607)陕西三原人,字景文,一字叔文,号一斋。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寿光知县,征迁户科给事中。累迁至左都御史。时矿税使四出,所至作恶多端。纯屡疏陈,不报。曾倡诸大臣伏阙泣请罢矿税。后以与首辅沈一贯不合,力请致仕。卒谥恭毅。有《温恭毅公集》。…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687479.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