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文字癖

出自明朝蓝智的《书怀十首寄示小儿泽 其九
贵贱命所定,贤愚习乃成。德以穷困立,知由忧患生。
五鼎非所重,一瓢非所轻。落落天地间,圣哲垂其名。
少有文字癖,稍称乡曲英。中间竟汨没,十载寒饥并。
常恐志虑衰,不闻至道精。在汝宜努力,幸勿坠家声。
两端慎所择,慰我远望情。
书怀十首寄示小儿泽 其九拼音解读
guì jiàn mìng suǒ dìng
xián nǎi chéng
qióng kùn
zhī yóu yōu huàn shēng
dǐng fēi suǒ zhòng
piáo fēi suǒ qīng
luò luò tiān jiān
shèng zhé chuí míng
shǎo yǒu wén
shāo chēng xiāng yīng
zhōng jiān jìng méi
shí zǎi hán bìng
cháng kǒng zhì shuāi
wén zhì dào jīng
zài
xìng zhuì jiā shēng
liǎng duān shèn suǒ
wèi yuǎn wàng q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意味深长,传递着几个重要的信息: 1. 人的命运和地位是注定的: "贵贱命所定"。无论你出生于什么家庭,你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已经被决定了。 2. 人的智慧和学问是靠努力得到的: "贤愚习乃成"。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学问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刻苦学习和经验积累所获得的。 3. 德行能够帮助人们克服困难: "德以穷困立"。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可以让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下去。 4. 知识和智慧源于思考和烦恼: "知由忧患生"。只有在面临问题和挑战时,我们才能真正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智慧。 5. 人生追求的东西并不都是重要的: "五鼎非所重,一瓢非所轻"。有些东西可能似乎很重要,但实际上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6. 圣哲的名字流传千古: "落落天地间,圣哲垂其名"。真正的智者和圣人的名字会流传千古,他们的思想和教诲会影响后人。 7. 诗人对自己的才华深感忧虑: "常恐志虑衰"。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担心自己的能力会衰退。 8. 在追求至高境界的道路上保持努力不懈: "在汝宜努力,幸勿坠家声"。这句话鼓励人们要继续努力追求最高境界,不要被外界因素所迷惑和破坏。 9. 要注意选择: "两端慎所择"。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考虑,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 1. 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慰我远望情"。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 总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学问、德行等方面的看法,并给人以启示,鼓励人们坚持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书怀十首寄示小儿泽 其九诗意赏析

这首诗意味深长,传递着几个重要的信息: 1. 人的命运和地位是注定的: "贵贱命所定"。无论你出生于什么家庭,你的社会…展开
这首诗意味深长,传递着几个重要的信息: 1. 人的命运和地位是注定的: "贵贱命所定"。无论你出生于什么家庭,你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已经被决定了。 2. 人的智慧和学问是靠努力得到的: "贤愚习乃成"。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学问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刻苦学习和经验积累所获得的。 3. 德行能够帮助人们克服困难: "德以穷困立"。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可以让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下去。 4. 知识和智慧源于思考和烦恼: "知由忧患生"。只有在面临问题和挑战时,我们才能真正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智慧。 5. 人生追求的东西并不都是重要的: "五鼎非所重,一瓢非所轻"。有些东西可能似乎很重要,但实际上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6. 圣哲的名字流传千古: "落落天地间,圣哲垂其名"。真正的智者和圣人的名字会流传千古,他们的思想和教诲会影响后人。 7. 诗人对自己的才华深感忧虑: "常恐志虑衰"。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担心自己的能力会衰退。 8. 在追求至高境界的道路上保持努力不懈: "在汝宜努力,幸勿坠家声"。这句话鼓励人们要继续努力追求最高境界,不要被外界因素所迷惑和破坏。 9. 要注意选择: "两端慎所择"。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考虑,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 10. 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慰我远望情"。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 总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学问、德行等方面的看法,并给人以启示,鼓励人们坚持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折叠

作者介绍

蓝智 蓝智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蓝仁弟。元末与兄往武夷师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司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4736528.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