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芳春厌老人

出自宋朝贺铸的《醉中真·不信芳春厌老人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拚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醉中真·不信芳春厌老人拼音解读
xìn fāng chūn yàn lǎo rén
lǎo rén sòng chūn
chūn háng pín
qiǎo xiào yàn jiē
nǎo huā diān jiǔ pīn jūn tián
qíng wéi yǒu zuì zhōng zhē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能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拚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我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实惠。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上疆村民,何锐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合订注释本:巴蜀书社,2011:319
2、萧枫主编.唐诗宋词全集八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494
3、(清)上强村民选编刘峰焘朱惠国注解.宋词三百首(第2版):三秦出版社,2005年:127-128
4、(清)上彊村民编撰.宋词百首:万卷出版公司,2011:75
5、刘卉宇编著.宋词菁华典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164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颠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厌:厌弃,抛弃。芳春:指春天。几度:几回,几次。莫辞频:不要因太多而推辞。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拚(pàn)君瞋(chēn),物情惟有醉中真。
巧笑:娇媚的笑容。艳歌:美妙的歌喉,有说指描写有关爱情的歌辞。皆我意:都合我的意思。恼:引逗撩拨。颠:癫狂。拚:宁愿,甘愿。瞋:同“嗔”,指怒目而视。物情:物理人情。真:真情,纯真。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上疆村民,何锐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合订注释本:巴蜀书社,2011:319
2、萧枫主编.唐诗宋词全集八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494
3、(清)上强村民选编刘峰焘朱惠国注解.宋词三百首(第2版):三秦出版社,2005年:127-128
4、(清)上彊村民编撰.宋词百首:万卷出版公司,2011:75
5、刘卉宇编著.宋词菁华典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164

这首小令以乐观豁达的态度表现了年老心不老、珍惜春日、及时行乐的豪情。但是在佯狂的腔调中,似也有愤懑不平的声音,寄寓着无尽的壮志难酬之情。

上片写暮年惜春的情怀,寓有垂老之叹。起笔写“不信芳春厌老人”言辞耿直率真:“我不相信春天真的会讨厌老人,其实年华已逝的老人,还能拥有几个春天呢?”率性的表白韵味十足。 “厌”字将春天拟人化,形象生动。“老人几度送余春”写老人每年都是依依不合地送走了春天,深入地表达了老人对春天的热爱与惋惜。“惜春行乐莫辞频”写老人要用实际的行动来珍惜春光,在春天里要及时行乐。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快乐。在倡导及时行乐的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无所作为的愤慨和无奈。

下片写惜春行乐之态。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嗔”,写作者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的风流快活,听歌观舞,赏花饮酒,不亦乐乎。 “恼”、 “颠”, “拼”三个字则表现出了作者在行乐中癫狂的状态,以至于忘乎所以,直到赏花赏得花恼,饮酒饮得酒颠。这种忘我的状态暗喻着作者对现实的失意,借行乐饮酒麻醉自己,更添了几许无奈与悲凉。末句“物情唯有醉中真”一句点明自己醉酒癫狂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获得超脱于尘俗的乐趣。这是呼吁人们去从酒杯中寻找感情释放的乐趣。但透过词人表面上沉溺于醉乡的佯狂姿态,不难体会其内心升腾起的一股愤懑不平之气,不难看出他对人生不得志的无奈和挣扎。

这首词没有委婉曲折的隐晦之语,句句都是直抒胸臆,豪放而洒脱,给人一种疏旷之感。

全篇情致优美,语简意丰,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作者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佳作。

参考资料:
1、上彊村民选编;李森等编译.精译赏析宋词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95-298
2、(清)上彊村民选编.宋词三百首:哈尔滨出版社,2012:174
3、程帆主编.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学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172
4、张巨才主编.宋词一万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222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作者介绍

贺铸 贺铸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太祖孝惠后族孙。年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熙宁中出监赵州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阳都作院,历徐州宝丰监钱官,和州管界巡检。崇宁初以宣议郎通判泗州,迁宣德郎,改判太平州。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居苏州、常州。宣和元年(1119)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僧舍,年七十四。《…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637974.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