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调】青杏子_元宵明月镜
- 元宵明月镜无瑕,三五夜人物喧哗,水晶台榭烧银蜡。
笙歌杳杳,金珠簇簇,灯火家家。
【幺】命文友步京华,看天涯往来车马,对景伤情诉说别离话。
一番提起,数年往事,几度嗟呀。
【好观音】见一簇神仙香风飒,春娥舞绛烛笼纱。
一个多俊多娇好似他,堪描画,笑吟吟重把金钗插。
【幺】行至侵云鳌峰下,却原来正是俺那娇娃。
怕不待根前动问咱?人奸诈,拘钤得无半点儿风流暇。
【尾】刚道了个安置都别无话,意迟迟手捻梅花,比梦中只争在月明下。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欢聚。第一段描述了明月照耀下的元宵佳节,场面热闹喧嚣,水晶台榭燃起了银蜡烛;第二段则描写了笙歌声、金珠灯火等元宵节的习俗;第三段是一个文人在京城游历时的所见所闻,感慨自己的离别之情;第四段则描写了一场神仙香风飒的表演,赞美了一个美丽多姿的女子;最后一段则是诗人自省,以手捻梅花,比拟自己像在梦中争夺月光下的梅花,表示自己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节日景象。
- 背诵
-
【大石调】青杏子_元宵明月镜注释
【三五夜】日夜晚。南朝梁沉约《昭君辞》:“唯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唐温庭筠《南歌子》词:“月明三五夜,对芳颜。”清大健《鹤来庄赠孝隐》诗:“中林三五夜,常把蓽门开。”【笑吟吟】微笑貌。宋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词:“夜月楼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元周文质《青杏子·元宵》曲:“堪描画,笑吟吟重把金釵插。”《水浒传》第二四回:“那怒气直钻过爪洼国去了,变作笑吟吟的脸儿。”鲁迅《呐喊·白光》:“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意迟迟】1.神思凝滞貌。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二折:“泪盈盈遗嘱自嗟咨,意迟迟怀恨漫寻思。”《霓裳续谱·恨锁深闺》:“恨锁深闺,懒听黄鸝声唤。却被他勾起閒愁,意迟迟无语凴阑。”2.形容心情慵懒和倦态。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倩东风扶策我这困身躯,懒设设梳云掠月,意迟迟傅粉施朱。”元马致远《耍孩儿·借马》套曲:“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展开【三五夜】日夜晚。南朝梁沉约《昭君辞》:“唯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唐温庭筠《南歌子》词:“月明三五夜,对芳颜。”清大健《鹤来庄赠孝隐》诗:“中林三五夜,常把蓽门开。”【笑吟吟】微笑貌。宋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词:“夜月楼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元周文质《青杏子·元宵》曲:“堪描画,笑吟吟重把金釵插。”《水浒传》第二四回:“那怒气直钻过爪洼国去了,变作笑吟吟的脸儿。”鲁迅《呐喊·白光》:“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意迟迟】1.神思凝滞貌。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二折:“泪盈盈遗嘱自嗟咨,意迟迟怀恨漫寻思。”《霓裳续谱·恨锁深闺》:“恨锁深闺,懒听黄鸝声唤。却被他勾起閒愁,意迟迟无语凴阑。”2.形容心情慵懒和倦态。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倩东风扶策我这困身躯,懒设设梳云掠月,意迟迟傅粉施朱。”元马致远《耍孩儿·借马》套曲:“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折叠【大石调】青杏子_元宵明月镜诗意赏析
- 周文质 周文质(?-1334),元朝文学家。字仲彬,建德(今属浙江)人,后居杭州。与钟嗣成相交二十余年,良人情深意笃,形影不离,故《录鬼簿》对他有详细的记载:“体貌清癯,学问渊博,资性工巧,文笔新奇。家世儒业,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调,谐音律。性尚豪侠,好事敬客善绘画,谐音律。所作杂剧今知有四种。现仅《苏武还乡》(或称《苏武还朝》)存有残曲。散曲…详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相关赏析
写赏析作者介绍
【大石调】青杏子_元宵明月镜原文,【大石调】青杏子_元宵明月镜翻译,【大石调】青杏子_元宵明月镜赏析,【大石调】青杏子_元宵明月镜阅读答案,出自周文质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poetry/627379939.html
诗词类别
周文质的诗词
- 《【越调】小桃红_当时罗帕写》
- 《【双调】蝶恋花_悟迷杨柳楼》
- 《【双调】水仙子_赋妇人染红》
- 《【仙吕】一半儿_多承苏氏肯》
- 《折桂令·过多景楼》
- 《【不知宫调】时新乐》
- 《【大石调】青杏子_元宵明月镜》
- 《【双调】蝶恋花_悟迷杨柳楼》
- 《【仙吕】一半儿_多承苏氏肯》
- 《【正宫】叨叨令》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