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连瓯闽

出自清朝屈大均的《送丁使君之官南赣
峨峨虎头城,咽喉我蛮扬。五岭此大门,筑关自秦皇。
尉佗绝新道,以之为屏障。山川连瓯闽,建瓴势莫当。
郁孤有台基,三省之堤防。使君负雄才,天南所歧望。
礼阴而乐阳,为化流炎荒。声诗百福宗,人伦于焉昌。
宣布天地精,中和在宫商。六义始于风,动人宜温良。
微言一相感,万物开其房。方今用兵馀,民风多忧伤。
所赖诸侯诗,优柔致祯祥。使君藩维寄,德教先豫章。
身作南长城,恩及祝融乡。巡行至大庾,阴雨滋桄榔。
玉枕山嵯峨,霹雳泉汤汤。攀援南北枝,要我毋相忘。
送丁使君之官南赣拼音解读
é é tóu chéng
yān hóu mán yáng
lǐng mén
zhù guān qín huáng
wèi tuó jué xīn dào
zhī wéi píng zhàng
shān chuān lián ōu mǐn
jiàn líng shì dāng
yǒu tái
sān shěng zhī fáng
shǐ 使 jūn xióng cái
tiān nán suǒ wàng
yīn ér yáng
wéi huà liú yán huāng
shēng shī bǎi zōng
rén lún yān chāng
xuān tiān jīng
zhōng zài gōng shāng
liù shǐ fēng
dòng rén wēn liáng
wēi yán xiàng gǎn
wàn kāi fáng
fāng jīn yòng bīng
mín fēng duō yōu shāng
suǒ lài zhū hóu shī
yōu róu zhì zhēn xiáng
shǐ 使 jūn fān wéi
jiāo xiān zhāng
shēn zuò nán zhǎng chéng
ēn zhù róng xiāng
xún háng zhì
yīn guāng láng
zhěn shān cuó é
quán tāng tāng
pān yuán nán běi zhī
yào xiàng wà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古代城市,它是蛮族的重要据点,位于五岭之间。秦皇帝为了控制南方边疆,筑起了这座城门,而尉佗则用新道作为这座城的护卫屏障。城内山川环绕,建有瓯、闽两州的瓴山,地势坚固难以攻破。 这个城池里还有郁孤台,是三省堤防的关键所在。使君因其雄才伟略,被天南所仰望。城内的文化氛围浓厚,礼乐兼备,神祇信仰盛行。文化艺术事业繁荣,不断涌现出优秀的诗人和歌曲,人们的生活也更加幸福安康。 但是,最近发生了战争,许多人民受到了伤害,处境十分艰难。幸好,许多诸侯都在为此奔走呼吁,他们用优美动听的诗词来祈求祯祥,达到调解局面的目的。 作者自称已身处南长城上,视野开阔,恩泽遍及祝融故乡。他游历至大庾岭,阴雨连绵,但仍能欣赏到玉枕山和霹雳泉的壮美景色。他想用这首诗来吟咏古城的荣耀和美好,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不让它被战争所摧毁。

背诵

相关翻译

相关赏析

送丁使君之官南赣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古代城市,它是蛮族的重要据点,位于五岭之间。秦皇帝为了控制南方边疆,筑起了这座城门,而尉佗则用新道作为这…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古代城市,它是蛮族的重要据点,位于五岭之间。秦皇帝为了控制南方边疆,筑起了这座城门,而尉佗则用新道作为这座城的护卫屏障。城内山川环绕,建有瓯、闽两州的瓴山,地势坚固难以攻破。 这个城池里还有郁孤台,是三省堤防的关键所在。使君因其雄才伟略,被天南所仰望。城内的文化氛围浓厚,礼乐兼备,神祇信仰盛行。文化艺术事业繁荣,不断涌现出优秀的诗人和歌曲,人们的生活也更加幸福安康。 但是,最近发生了战争,许多人民受到了伤害,处境十分艰难。幸好,许多诸侯都在为此奔走呼吁,他们用优美动听的诗词来祈求祯祥,达到调解局面的目的。 作者自称已身处南长城上,视野开阔,恩泽遍及祝融故乡。他游历至大庾岭,阴雨连绵,但仍能欣赏到玉枕山和霹雳泉的壮美景色。他想用这首诗来吟咏古城的荣耀和美好,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不让它被战争所摧毁。折叠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次年,屈大均参加反清斗争,同年失败。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在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顺治十三年开始北游,志图恢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郑成功的孙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wenwang.com/sentence/3468319.html

Copyright © 2011-2023 | 古诗文网©赣州鸿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赣ICP备18007976号 | 关于我们 |